第五章中国地理分区第一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一、单项选择题下面是“东北亚部分地区图”。读图回答1〜2题。120°130°140°1.与黄河中游比较,R河段不同的水文特征是()A.含沙量大B.有春汛C.结冰期短D.无凌汛2.甲所在平原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低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其主要原因是()A.土层变薄,肥力不足B.地势低洼,积水严重C.纬度较高,热量不足D.可耕地面积小,耕地不足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3〜4题。3.图中黄河段流域面积狭小,其主要原因是()A.年降水量较小B.地形的影响C.地上河D.河流较少4.郑州及其附近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其农业生产的特点是()①旱作农业②两年三熟③以种植春小麦为主④人均耕地面积广⑤易遭受旱涝威胁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⑤读我国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蒸发量与各作物生育期内平均需水量关系图。回答5〜6题。5.有关该地水资源最缺乏月份的叙述,正确的是()A.降水少,只有80毫米左右B.气温回升快,大风天气多C.一年中光照最强的时候,蒸发旺盛D.正值夏玉米生长后期,需水量大6.有关该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为缓解水资源短缺状况,应扩大夏玉米的比重,降低冬小麦的比重②建设良好的水利基础设施③大规模扩大水田面积,促进粮食增产④推广海水淡化技术,增加水资源供给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下图为“我国某区域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7〜8题。7.A图示区域(1月等温线分布主要受地形地势影B.②③④B.7月等温线分布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C.B处比A处的气温年较差小D.A处7月平均气温低于28°C8.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区域内能够欣赏到“一山有四季”的奇妙景观B.区域内有“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农业景观C.作物熟制由北部两年三熟过渡到南部一年两熟D.区域内南部河流一般在每年7、8月份进入汛期下图中甲、乙是我国两大农业生产基地。读图,回答9〜10题。9.产生甲、乙两地所在的平原地区农作物差异性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地形B.气候C.河流D.土壤10.甲、乙所在的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相同的是()①发展适应城市需求的农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②农、牧、畐渔全面发展,满足城市需求③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④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A.①②③3%010035°北700仁ooB.含沙量更大C.落差更小C.①②④D.①③④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11〜12题。11.与图中M河比较,N河()A.径流量更大D.冰期更短12.与东南沿海地区比较,图中东西向铁路干线沿线地区工业发展的优势是()A•劳动力丰富B•矿产丰富C.技术力量雄厚D•市场广阔二、综合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黄河三角洲略图和珠江三角洲略图。118°0河流故道材料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近年来,该地一部分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企业向内地的边远地区转移,并在本省边缘地区产生集群效应。107°109°114(1)近年来,由于入海泥沙减少,黄河三角洲增长速度明显减缓。请简要分析黄河入海泥沙减少的原因。(2)简要叙述两三角洲气候特征的共同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从珠江三角洲工业区位条件的变化,分析该地区产业转移的原因1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⑴描述图示37°N以北地区的地形、地势特点。(2)试从内外力作用上简述图中低山丘陵的形成过程。(3)写出图中甲地发展农业的主要不利因素。(4)目前A所在省区食品加工工业的地位在全国比较突出,被称为“中国的厨房”。试分析该省区发展该类工业的突出优势条件。答案1.B2.C第1题,与黄河中游相比,松花江有两次汛期,除夏汛外还有春汛。但松花江含沙量小,结冰期长,有凌汛。第2题,松嫩平原纬度高,热量不足是其粮食单产低于长江三角洲的主要原因。3.C4.D图中黄河段为黄河的下游,属于地上河,支流无法汇入,因此流域面积狭小;图示地区为我国的北方平原地区,属于旱作农业;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种植冬小麦等农作物;受温带季风气候的影响,易遭受旱涝灾害的影响。5.B6.A第5题,图示地区春季降水少,降水量低于80毫米,但蒸发旺盛,水资源最缺乏。原因是该段时期降水少,气温回升快,大风天气多,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