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手术方式及进展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其病因尚未十分明确,目前治疗仍以手术为主,现将目前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疗效及进展进行综合分析如下。经腹手术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子宫肌瘤为良性肿瘤,目前多采用腹壁横切口,小切口手术。主要优点是不受子宫体积大小的限制和盆腔粘连及病灶部位的影响,但需开腹,腹壁有切口,术后有切口痛,住院时间相对长。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保留宫颈、阴道形状不变,有利于提高性生活质量,但术后要定期复查,以防残端宫颈癌的发生。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不受肌瘤数目限制,可保留子宫,保留生育功能,但肌瘤有复发的可能,黏膜下肌瘤禁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适用中等大小的〜个浆膜下和肌壁间肌瘤,并且直径小于或〜,也有学者认为腹腔镜下切除较大的肌瘤亦是安全的。术中应避免剔除过多的肌瘤壁间肌瘤,肌瘤多于个或者肌壁间肌瘤直径大于,手术时间将明显延长且出血增多。增加转为开腹的机会。腹腔镜辅助下肌瘤剔除术()该手术保持了的优点,适用于直径大于〜或者多个浸润深的肌瘤,且需多层缝合的患者。其优点是缝合子宫较快,易清理切除的肌瘤,能够保持子宫的完整形态。能够切除更大的肌瘤,出血量和开腹手术相近,故可以代替开腹手术。小于的浆膜下肌瘤可以很容易通过剔除,但是肌壁间和更大的肌瘤需要长时间手术分离肌瘤并缝合。通过小切口缝合,取出大的肌瘤,减少了手术时间且不需要太多的腹腔镜手术经验。经阴道手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除具有子宫良性疾病切除术的一般指征外,需综合考虑子宫活动度,是否盆腔广泛粘连,子宫体积及瘤体部位等。但子宫体积的大小,并非绝对,取决于子宫的解剖和医生经验。而瘤体部位更为关键,有学者提出子宫个月妊娠大小或为手术适应证。阴式子宫切除术禁忌证:()子宫恶性肿瘤;()宫颈肿瘤;()阔韧带肌瘤;()合并有子宫内膜异位症;()严重的盆腔粘连[]。宫腔镜下黏膜下肌瘤电切术被认为是治疗黏膜下肌瘤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其并发症主要有子宫穿孔、术中出血、感染、吸收过多的低张液。对于宫腔镜手术中切除肌瘤的大小,尚无定论,侵及肌层的深度则是手术的决定因素,黏膜下肌瘤即便是,经验丰富的医生也可以完全切除,而对于至少有一半位于肌层的肌瘤进行手术切除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切除肌瘤前要确定是否贯穿整个肌层,如果操作达到浆膜层就会发生子宫穿孔。阴道辅助的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经阴道开始,如果阴道手术困难,随时可以腹腔镜介入。如果经阴道手术可以切除子宫,则没有必要腹腔镜干预。目前认为此术式更符合微创手术原则。因此,建议充分估计阴道手术切除子宫的可能性后,如果可以经阴道进行的子宫切除,不妨先从阴道手术开始,遇到困难后,如较深的阴道操作,再进行腹腔镜手术的干预更为合理。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对于多发性子宫肌瘤,如果患者既有位于表面的浆膜下肌瘤,也有位于宫腔的黏膜下肌瘤,则需使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利用两者的各自优势,将所有的肌瘤切除,从而保留子宫,这对未生育的患者尤为重要,因为不必切开子宫,避免子宫过深的瘢痕而影响妊娠及妊娠后引起的子宫破裂,在行这类手术时,必须先进行宫腔镜手术,然后再行腹腔镜手术。新兴微创技术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消融术子宫肌瘤消融术是通过宫腔镜或腹腔镜使用不同的能源而使肌瘤蛋白质变性,导致组织凝固坏死,减小肌瘤的体积。肌瘤消融术主要适用于有盆腔疼痛、压迫症状以及子宫增大而不愿切除子宫的患者。文献报道消融术后妊娠患者在孕晚期易发生子宫破裂,因此不提倡对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应用该方法治疗,且肌瘤直径大于时手术不易成功[]。超引导下自凝刀射频治疗主要是利用射频电流通过组织时产生的高生物热,使局部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一般肌瘤直径小于〜为适应证,对于超过的肌瘤,术前需口服米非司酮个月,等肌瘤缩小后再治疗,治疗要到位、充分。自凝刀射频治疗子宫肌瘤方法简单,创伤小,可重复治疗,疗效确切、费用低,不需住院,患者易接受。筋膜内子宫切除筋膜内子宫切除又有多种做法:()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经腹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经阴道筋膜内子宫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