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第一课时教学反思【学习目标】1.解题、了解作者、积累字词2.整体把握全诗,理清思路,掌握主要内容3.感知音乐的美妙问题:白居易其人知多少?学生答:唐中期字乐天香山居士现实主义诗人反思:学生文化常识掌握比较到位,文学常识情况不佳写作背景介绍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有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五年后,宪宗去世,穆宗即位,才被调回长安文体知识歌、行都称歌行体,属于古体诗。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句法长短不一,富于变化。唐以后,歌行一般用五、七言古诗体裁。可叙事,可抒情、议论。例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兵车行》都是歌行体。课堂预习反馈一.加点字注音商贾悯然荻花浔阳迁谪悄无言霓裳虾蟆红绡银篦间关抹复挑阑干钿头呕哑嘲哳幽咽教坊“虾蟆抹复挑”这两个词语学生情况不理想二.古今异义因为长句梦啼妆泪红阑干凄凄不似向前声老大嫁作商人妇暮去朝来颜色故铁骑突出刀枪鸣学生全部回答正确(结合书下注释)三.一词多义言感斯人言凡六百一十六言自言本是京城女为因为长句初为《霓裳》后《六幺》为君翻作《琵琶行》难度不大,因为稍有考察必要四.文言句式1.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2.转徙于江湖间。3.本长安倡女4.使快弹数曲五.翻译句子1.醉不成欢惨将别2.主人下马客在船3.嘈嘈切切错杂弹4.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水下难。5.别有幽愁暗恨生6.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7.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这一题型学生情况不太理想,耗时较长,需改进,可改为解释加点的字重点明确,用时较少。整体感知全文1.听录音思考《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体会诗中的情感2.小序中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3.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各节诗的内容学生完成情况较好,讲文言文,分析内容学生积极性较高以下问题未能解决合作探究第二节第二小节详写了琵琶声,将音乐变成可感的形象,仔细体会写出了音乐什么样的特点?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的?我们是否能够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呢?结句“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在文中的作用熟读成诵总体认识:缺点:问题未能全部完成,主要《琵琶行》还是一篇文言文,不充分预习,课堂很难推进。问题设计难以把握不太准确。可供借鉴:文言文不能只讲字词,内容探究也很重要。以学生自查为主,教师答疑,不到位的教师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