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勤奋》教后反思本篇课文是一篇说理性较强的课文。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读者: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在本课教学中,我给学生比较充足的读书时间,让他们找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和童第周的勤奋刻苦,概括出了他们之间的两点相同:他们都勤奋,付出了努力;彼此都取得了成功。同时学生也找到了表示成功的句子,从句子中我让他们找司马光和童弟周成功的标志是什么?当然学生也很容易就找到了作者的观点,那就是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司马光从小天资聪颖而童第周却基础很差;获得成就不同,司马光是用17年的时间完成了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童第周实施了青蛙卵剥离手术在生物学界产生了很大影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突破课文的难点“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引导学生最终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勤奋让司马光和童第周都走向了成功。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的理解和认识,对他们今后能端正学习态度也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