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小孩子能惩罚吗VIP免费

小孩子能惩罚吗_第1页
1/2
小孩子能惩罚吗_第2页
2/2
小孩子能惩罚吗?赵忠心家庭教育2015-05-1408:16:20家庭教育阅读(3765)评论(6)现在,许多家庭都是只有“绝无仅有”、“不可多得”的一个宝贝疙瘩。常言说:“物以稀为贵。”孩子少,更值钱。在家长心目中,那可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顶在头上怕掉了”,整个是一个“爱不够”。在这种情况下,讨论“小孩子可不可以惩罚”的问题,是不是太不合时宜?近些年来,一种称做“赏识教育”思潮,通过各种传媒广泛传播,给家长思想上造成了很大的混乱。孩子不管是做了什么,做得怎么样,都说“你真行”,“你真棒”,给孩子叫好,为孩子鼓掌。比如说,一个孩子经常无故打人,不但不严厉批评,反而要给他鼓掌。为什么?因为他昨天打了两个人,今天只打了一个,进步了。孩子又打了人,还给他鼓掌。为什么?因为他昨天把人打得流了血,今天没有打伤人,下手不那么狠了。这不是教育,是典型的“哄”的伎俩,不可能教育好孩子。什么叫“赏识”?所谓“赏识”,就是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给予重视或赞扬。上边提到的这个欺负人的孩子是典型的“屡教不改”,本来就应该实施“惩罚”,怎么还反倒为他鼓掌呢?“赏识教育”的鼓吹者说:“这样就自然而然地改掉打人的毛病了。”这全然是故弄狡狯,自欺欺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颜之推早就批评过这种现象:“恣其所欲,宜诫反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当法尔。”这是说,对孩子不管不教,任其为所欲为,该批评的反而夸奖,该斥责的反而欣赏,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误以非为是,以恶为善,颠倒是非善恶。小孩子无缘无故地总欺负人这是一种毛病。它就像粘在孩子身上的“灰尘”,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跑掉。更有人进一步“发展”了所谓的“赏识教育”,提出“无批评教育”。说小孩子年龄小,感情太脆弱,禁不起批评,只能用表扬、肯定、奖赏,不能批评,更不能惩罚。这种说法是荒谬的,是无稽之谈,没有任何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小孩子不能“批评”,这意思明明是说,孩子所做的一切是天然正确、合理。既然如此,还要我们教育者干什么?小孩子缺乏生活经验和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犯错误是难免的,是正常现象;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新鲜,要探索新鲜事物的奥秘,难免闯祸。当然应当首先进行说服教育,但如果屡教不改,就必须要进行批评,甚至可以进行惩罚。批评或惩罚是较为严厉的教育手段,能引起孩子不愉快、内疚甚至痛苦,促使其接受教训,以期彻底改正。正是因为孩子小,尚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才更应当及早严加管理教育。如颜之推所说:“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从孩子小时候就严加管教,就会养成良好的思想、行为和习惯。对错误的思想、行为和习惯不批评制止,放任自流,势必要养成恶习。讨论“惩罚”的问题,并不是要家长把惩罚当成“尚方宝剑”,动不动就惩罚。惩罚历来是管教孩子的一种手段,一般是在“说服教育无效”的情况下使用,但在任何时候都只不过是“辅助手段”,是不得已而为之。对于学龄前的儿童来说,一般也不会犯多大的错误。遭到家长的惩罚,多是太执拗、固执、任性,无论怎么说服教育都无济于事;而不立即制止其行为,很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或是会养成不良的习惯,很难纠正。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很容易使用惩罚手段。惩罚的手段,一般是在孩子出现严重错误时使用。比如,小孩子学会了说脏话或骂人;欺负弱小,动手打人;撒谎骗人,屡教不改,等等。对于学龄前的孩子,实施惩罚的手段主要是剥夺需要,主要是精神、情感方面的需要。孩子犯了错误并屡教不改,本来应该得到的,就要强行剥夺。比如,该买的玩具不买,该去游乐场不去,该上爷爷奶奶家、外公外婆家不去,在指定地点反省等。家长“长时间不理会孩子”,也是一种惩罚方式。对小孩子实施惩罚,要特别谨慎小心。一是不可滥用,使用过多,不到万不得已时,一般不要轻易使用。二是要公正合理,恰如其分,要根据孩子所犯错误的性质、情节轻重以及态度确定惩罚的方式,最好让孩子心悦诚服地接受。“罚不当罪”,过轻,起不到积极作用;过重,会伤害孩子的身心健康,或引起逆反心理。三是惩罚要看孩子的个性特征、性...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小孩子能惩罚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