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精编精选五、课外比较阅读。(一)[甲]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做“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断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店主了,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乙]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人人都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1)给上面的两个语段选个共有的标题()A、我的教师B、学习的苦与乐C、分心与专心D、课堂趣闻(2)甲段主要写“我”在课堂上,以表达“我”对的厌恶;乙段主要写“我”在课堂上,以表达“我”对的热爱。(3)甲段节选自《》,其中“我”是指;乙段节选自《》,其中“我”是指。从文体看甲段是,而乙段是。(4)甲乙两段都写了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活动,但从甲段可见师生之间心是不相通的,而乙段中师生之间心是相通的。究其原因,因为甲段写了,乙段写了。A、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枯燥乏味。B、“我”和同学们不喜欢这位老师。C、“我”和同学们非常喜欢这位老师。D、老师和学生的爱国情感相互交融。(5)甲乙两段中划线句在表达上的共同点是;甲段是通过对的叙述来表面的,乙段是通过从产生联想来表现的。(二)[甲文]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行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上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华,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乙文]东汉有个叫蔡伦的,改进了西汉时的造纸技术,于是出现了用纸抄写的书。这种书也是一卷卷的,轻巧适用,成本较低,保存方便,所以一直沿用到今天。但是,用手抄写纸书很费事,后来又发展成雕版印刷。雕板印刷质量差,效率不高,雕刻一套书版要花费几年的时间,而且一部书要刻许多块板,占用大量房舍存放,发现了错别字也不好改动。宁朝庆历年间,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弥补了这些缺点。毕升的活字印刷是用粘性胶泥做成薄片,刻上一个一个单字,用火把泥块烧硬。印书的时候,把一个个活字块,按照书稿的要求,放在一块铁板上,用松香蜂蜡和纸灰等东西,把它们粘在一起,再用平板把字压平整,就可以用来印刷了。活字印刷速度快,质量好,制版比较容易,发现错别字可以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