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听评课,比你看100节表演式公开课更实在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三份美国中小学听课反馈报告,竟然能透彻详细地反映出美国中小学对一堂课的好坏的评价。这不禁让本文作者,一位有着丰富课堂经验和多国课程考察经历的专家也拍案叫好。这三份报告中究竟藏着什么秘密呢?李海林,2011年获美国TOWSONUNIVERSITY教育管理硕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校管理与教师专业发展。他曾先后去过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美国等地出访考察,对课堂有着丰富的了解和专业的解读。作者:李海林在美国一些中小学有所谓“课堂正式评估”。我有机会观察过几所学校的这种“课堂正式评估”。之所以说是“观察”,是因为这种“课堂正式评估”是对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定性评价,将直接影响教师的聘任和使用,因此在学校只有特定的人(校长、副校长、部门主任)所做出的评估才有效。为了具体研究这种“课堂正式评估”,我收集了几所学校的“课堂正式评估”听课反馈报告原件。研究下来,一方面,我们对美国中小学“课堂正式评估”制度有了一些具体的了解;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收获,那就是我们从这些具体材料中,管窥到美国中小学关于“好课”的标准。下面我以3份比较有代表意义的“听课反馈报告”为例来具体分析之。首先看是否达成教学目标研读完这几份“听课反馈报告”,我最深的一个体会是:美国人真实在,评课也是如此。是不是好课,是不是成功的课,首先看是不是实现了教学目标。这三份“听课反馈报告”中,有两堂课被评为“满意”(最高级),列出的理由排在第一的都是教学目标实现与否。对其中一堂课的表述是:“今天的教学达到了基础课程的目标要求⋯⋯这堂课可以认定为‘满意’。”对另一堂课的表述是:“课堂目标体现在课堂全程指导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在课堂结束时的评估以及他们的雕塑作品,展现他们在‘添加和减少’方面的知识和技巧。通过提供给学生机会来完成相似的书面活动的方式,学生的理解能力进一步得到评估。根据以上原因,本堂课被列为‘满意’。”三堂课中有一堂课被评为“尚需改进”,理由很直接:“根据学生在活动中所提出的问题以及他们所完成的工作量,可以发现学生对学习目标的理解是非常初级的。当完成了第一部分的教学目标,进入第二部分的教学目标时,你又回过去带领学生探讨第一部分的内容,这也反映出学生没有真正达成第一部分的目标⋯⋯因此该堂课被评价为‘尚需改进’。”从整份“反馈报告”来看,对这位教师其他方面的评价并不是太低,但就是因为“教学目标”没有真正达成,或对教学目标的理解“非常初级”,所以就被评为“尚需改进”。显然,能否达成教学目标,对一堂课的评价来说是“一票否决”性的。在中国,我们在评价一堂课的时候也非常重视教学目标,但我们看到的表述常常是“教学目标是否明确”,这是从教师的角度提出这个问题的,着眼点是教师的教,评价的是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是否清晰地认识到教学目标的内涵,是否贯彻了教学目标的指向,一句话,说的其实是教师的主观认识是否到位。仔细研讨来自美国的这三份“听课反馈报告”,第一,都是着眼于学生与教学目标的关系,指的都是学生是否达成教学目标,第二,判断的依据是学生的活动、作品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看来我们确有必要对我们常使用的“教学目标”这个概念作一个细致的分析:教学目标是谁的目标?是教师的还是学生的?或者说,判断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的依据,是在教师这里还是在学生这里?学生表现是评价的重点与美国同行们一起走进教室听课,我立刻观察到他们听课时与我们的不同:他们的眼睛基本不看上课的教师,他们的眼睛始终盯着学生;他们不坐在教室后面,他们直接站在学生旁边,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他们的听课记录,上面记录的是学生的动作和完成作业(作品)的情况。我们则习惯性地坐在教室后面,眼睛盯着教师,或看教材,听课记录上记下来的也是教师的教学步骤、板书,或者教材上的知识点之类的内容。这种不同在这三份“听课反馈报告”中都有直接的反映。那两堂被评估为最高等级的课,被描述得最多的都是学生:“学生的思想的深度和评论的精致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