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阅读考点辅导——知事明理找准论点考点名称:知事明理,找准论点考点指向:本考点主要考查运用议论文知识阅读议论文的能力。新课标中对议论文的考查是: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具体讲:考生要求掌握以下与议论文的有关的知识:了解议论文的概念;明确议论文的分类;了解议论文内容、结构、语言上的特点;掌握议论文的三要素(能识别文章的中心论点,会区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能判断文章所使用的论证方法);会划分议论文的结构;能抓住议论文语言准确性、概括性、生动性的特点进行体会和分析。考点分析:这一考点的主要考查题型有:①找出(或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②判断内容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运用这种论证方法的论证效果。③判断论据运用的合理性、有效性,或者根据文意补充(替换)恰当的论据,辨别能否删去相关的论据,并说明理由。④在品读文章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体会和感想。对议论文的考查形式主要是开放性阅读理解居多。从近几年的全国中考试题分析,几乎各省市都有议论文的阅读。所选用的文章以课外为主,内容侧重于具有人文色彩的短小文章,重在对学生进行人格、思想、品质等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阅读议论文重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借助题目,找准论点。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把握论据特点。3、逐段分析,明确论证方法。4、理清思路,分析文章的结构。5、抓住关键词句,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点。6、答题时,先通读全文,再阅读题目,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再来答题,才会有把握。考点示例(一):宽容美德看到这个题目,不禁想起了周恩来的一个故事:一次,理发师给周总理刮脸,总理咳嗽了一声,刀子把脸刮破了,理发师十分紧张,不知所措。周总理和蔼地说:“这不能怪你,我咳嗽前没有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动呢?”这桩小事,使我们看到了总理身上的美德——宽容。宽容是一种美德。留心一下,不难发现人际交往中,凡能做到宽以待人者,一般都深受众人的欢迎。像周恩来这样的好总理,待人宽容,平易近人,当然受到全国人民的爱戴与尊敬。人与人交往,难免会有些小摩擦。只要是无恶意的,就应该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像周恩来那样主动承担责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由于各种主观原因所致,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过错,如果在日常的相处中,对别人的过错能以宽容对待,就等于给对方提供改过的机会。在中国历史上,李世民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依靠这一点得到众臣鼎力相助的,从而开创了唐代盛世。在唐朝王室争权中,魏征曾鼓励太子李建成杀掉李世民,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夺取帝位后,不计旧恶,量才重用,使魏征觉得“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为唐朝盛世的开创立下了汗马功劳。再说秦王嬴政,若不是听到了李斯“海河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的喻谏,收回逐客令,实行不计前怨,广纳贤才的政策,恐怕就会失去李斯等一大批客臣的支持,难以顺利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纵观历史与今天,如果没有“海纳百川”的宽宏气度,不具备宽容的美德,开创一方事业只能是一句空话。1、本文的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自2002年河南省语文中考试题)解题思路:找准中心论点是解读议论文段的关键,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有的文章,标题就是论点,有的文章开头就提出论点,有的文章的忠心论点出现在篇末,有的文章则是在文章论述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也有的文章对论点的表述不是很集中,要求用明确的语句把它概括出来。除了以上分析论点的位置找论点以外,还可以通过分析文章内容、论据和题目来找到和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本文题目和“宽容”有关,但题目只是一个短语,不能判断为论点。文中列举周恩来、李世民、秦王嬴政的事例,都是证明了宽容是一种美德,所以中心论点就是“宽容是一种美德”。参考答案:宽容是一种美德。考点示例(二):做一只生命的“候鸟”①在大自然中,每当严酷的冬季来临,不在少数的动物像狗熊一样,吃饱喝足,长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