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日日清班级:八()班姓名:一、基础题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tuŏ()善海zoă()危言sngŏ()听不言而yù()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芯片()蓬勃()聘用()趋势()3、下面句子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A.这流光溢彩的画面,反应了改革开放以来故乡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B.爱美是人之常情,爱美是应该受到鼓历的。C.初二的学习却实繁重,同学们都知道厉害轻重,没人敢有丝毫的松解。D.一个人家景贫寒并不可怕,只要有志气,一样能成为熠熠闪光的希望之星。二、发展题改正下列病句。(l)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2)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3)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改进了2000多倍。(4)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发展远洋渔场,开辟深海渔业。5、依次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两个语句是:()风原是看不见的,又无所不在的。江南的春风抚摸大地,;体贴万物,。这才草长,花开,莺飞……A.像柳丝的飘忽像细雨的滋润B.像细雨的滋润像柳丝的飘忽C.像飘忽的柳丝像滋润的细雨D.像滋润的细雨像飘忽的柳丝6、下面一段话中有重复的地方,在不影响原意的前提下,应删去的一项是:()煤气是煤燃烧时产生释放①的一种气体②,包含着许多有害成分③,包括有毒和无毒成分,其中主要的占很大比重④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它是煤燃烧时氧气不足⑤而形成的。通常说的⑥煤气中毒,实际上⑦就是指一氧化碳中毒。A.②③⑥B.①③④C.④⑤⑦D.①⑤⑥三、提高题阅读下面语段,回答文后问题。(一)那么,死海海水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呢?因为海水的咸度很高。据统计,死海海水里含有多种矿物质:有135.46亿吨氯化钠(食盐);有63.7亿吨氯化钙;有20亿吨氯化钾;另外,还有溴、锶等,把各种盐类加在一起,占死海全部海水的23-25%。这样,就使水的比重大于人体的比重。无怪乎人一到海里就自然漂起来,沉不下去。1、本段文字使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2、本段文字表达的中心是:()A死海海水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B水的比重大于人体的比重C死海海水的构成情况D人一到死海里自然就会漂起来3、依据本段文字,将下列词语按所指范围重新排列一下,要体现出由大到小的顺序。(只填序号)①矿物质②盐类③海水④氯化钠答:__________________。4、本文段“把各种盐类加在一起,占死海全部海水的23-25%”一句的23-25%这个数据,它的作用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种情形之下,对于每一个人、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国家,都会产生这样一个问题,就是你多用“科”、还是多用“技”?我们知道,全世界每一个国家都有“科技部”,科技部既要管“科”,也要管“技”,问题是对“科”多注一点资源,还是对“技”多注一点资源。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对个人、学校、国家,都会是一个非常挠头的问题。在1921年4月,爱因斯坦第一次到了美国,准备到爱迪生的机构去做研究,抵美后受到盛大欢迎。他到波士顿的时候,有一个记者给了他一张纸,上边有一系列实际问题,包括谁发明“对数”,美国哪一个城市制造的洗衣机最多,纽约到水牛城有多远,声音的速度是多少……因为爱迪生对每一个要聘用的人要考试,问的就是这一类题目,所以记者就拿这些题目来考一考爱因斯坦,结果爱因斯坦完全不合格。这个故事要描述的是爱迪生和爱因斯坦这两个人,他们的着眼点不一样,所以会发生刚才那个故事。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5.选文第2、3段举1921年爱因斯坦第一次到美国的例子有什么作用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通过说明,作者在第4段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结论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讲学稿答案:答案:自主学习:略交流研讨:第3段中“工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人类的生产力”。杨振宁先生回顾了近两百年来世界上出现的许多新事物,分析了近两百年,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