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同步测试卷(十四)期末检测(B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据古代文献记载:秦汉时期铁犁牛耕技术虽有进步,但尚未普及,占主导地位的起土、翻土农具仍以锸、锄为主。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冶铁技术的进步B.精耕细作的需要C.小农经济的阻碍D.耕牛的极度缺少2.《天工开物》记载:“凡工匠结花本者,心计最精巧。画师先画何等花色于纸上,结本者以丝线随画量度,算计分寸秒忽而结成之。张悬花楼之上,即结者不知成何花色,穿综带经,随其尺寸,度数提起衢脚,梭过之后居然花现,盖绫绢以浮经而现花,纱罗以纠纬而现花。绫绢一梭一提,纱罗来梭提,往梭不提。天孙机杼,人巧备矣。”这段材料说明明代手工业()A.分工细,花钱多B.采用机器生产C.出现雇佣关系D.生产水平高3.《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中国传统手工业各个部门都曾有过工场雇佣一、二人操作生产的记载,唯独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古代社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A.历代政府都禁止棉花私营B.家庭作坊对规模生产的阻碍C.棉花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D.外来棉纺织品的强有力竞争4.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在其他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愈来愈高,也愈来愈集中,小城市变大,大城市变得更大;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小农经济的发展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C.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D.新航路开辟5.按照历史学家安古斯·麦迪森测算,在1700-1820年间,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GDP中所占的比重从23.1%提高到32.4%,而同期整个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所占比重仅从23.3%提高到26.6%,令人疑惑的是中国却没有实现工业化。导致当时这种结果的原因是()①中国落后的小农意识非常浓厚②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③西方列强入侵阻碍中国工业化发展④腐朽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阻碍经济发展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6.“公元1500年前后,当西方进行海外扩张时,这种传统的地区自治便开始让位于全球统一。各个种族不再互相隔绝,因为成千上万的人自愿或不自愿地移居到新的大陆。”这段话表明1500年前后的世界()A.人口迁移都是被迫的B.各地联系逐步加强C.隔绝状态完全被打破D.逐渐走向政治一体化7.加州大学教授彭慕兰认为:英国及欧洲的工业化即“欧洲奇迹”,几乎完全是一种“历史的偶然”,18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与西欧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只是煤的广泛使用和西欧与新大陆的关系这两项“根本性的突破”,才使西欧胜出。由此可见西欧得以胜出的主要原因是()A.新航路开辟B.资产阶级革命C.工业革命D.中国社会制度落后8.“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到1911年四十多年,投资万元以上的厂矿约700多个,资本总额仅1.3亿元左右,而1912年至1919年八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9500万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八年超过了过去的四十多年。”对“八年快速发展”局面理解正确的是()A.列强侵略致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为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为经济快速发展开拓了国内市场C.快速发展的重要影响是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D.南京国民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政策是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9.据学者统计,20世纪二三十年代,婚俗在教育发达地区已改变很大,如集体婚礼、西式婚礼等,但即便在大城市,丧葬旧俗依然盛行,如丧事披麻戴孝,期内不洗脸、不洗衣服等,南北各地均如此。究其原因主要是()A.传统忠孝礼节观念根深蒂固B.年轻人与年长者观念不一C.资本主义经济不够发达D.西方教育影响的地域差异10.下表是1957—1960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构成比例表。对表中所示数据解读正确的是()年份占工农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轻工业总产值重工业总产值195743.331.225.5195834.330.535.2195925.131.143.8196021.826.152.1①“一五”计划提前完成②经济建设“左”倾错误严重③工农业生产比例失调④“八大”主要任务基本完成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11.德国学者韩博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