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四十二中学校2016-2017学年度上期半期考试高一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1、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A.家族和睦B.等级秩序C.贵族世袭D.宗法观念2、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C.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D.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3、关于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列表述正确的是()①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政治制度的基础②是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直接原因③以维护皇权的至高无上为主要特征④从此结束了中国分裂割据的局面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4、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5、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具有监察职能的是()①太尉②御史大夫③刺史④军机大臣A.①④B.①③C.②③D.③④6、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A.皇权渐趋衰弱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8、右侧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A.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B.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D.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9、某檄文写道:“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吾大清国皇帝何尝弃吾台民哉!有贼臣焉,大学士李鸿章也,……又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全输之倭奴。”该檄文与下列哪次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的结局有关()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0、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年份英国日本其他国家189469.496.2624.25190062.9911.2025.81190555.7114.0430.25191050.8916.1432.97191448.3120.3931.30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D.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11、“它……徒有其冲动的反抗热情,而没有看到历史的进化趋势,不了解科学的革命方法,所以失败。”“它”指的是()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八国联军侵华12、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二、非选择题(2小题,13题13分,14题13分,共26分)13、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周疆域图:材料二唐朝中央官制:材料三元朝疆域图:材料四朱元璋在总结元亡教训时说:“主荒臣专,威服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大乱。”——摘自《明史》材料五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清史稿》(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了西周、唐朝、元朝的哪种制度?上述三种制度分别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6分)(2)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为吸取元朝灭亡的教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