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讲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十月革命至二战前即时训练1.(2015·济南模拟)列宁在总结十月革命意义的时候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其中“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的含义是()A.用两个政权并存方式来稳定社会秩序B.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C.采用武装起义的方式来夺取政权D.以社会主义的方式推进国家的现代化解析:选D。十月革命使社会主义从理想变成了现实,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为世界开创了现代化发展的新路,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史实不符。2.(2015·陕西教学二模)“只有农村居民流入城市,只有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混合和融合起来,才能使农村居民摆脱孤立无援的地位。”苏俄的下列措施中最有助于实现这一点的是()A.余粮收集制B.建立集体农庄C.固定粮食税D.允许自由贸易解析:选C。据题干可知,只有废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实行固定粮食税,农民才有更多的富余农产品,才能有助于实现题干现象,故C项正确;实行余粮收集制,除保留口粮、种子粮、饲料粮外,农民没有余粮等农产品的处置权,不会出现题干现象,故A项错误;集体农庄限制了农民的自由流动,故B项错误;允许自由贸易有利于城乡交流,但前提是有农村与城市交易的商品,故D项错误。3.(2015·山东淄博二模)1929年后,各国之间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大战愈演愈烈,几年间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率,还出现了各种货币集团和经济集团。这说明了()A.经济危机的蔓延B.市场调节的失灵C.工业经济的弊端D.世界市场的无序解析:选D。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不是协调处理危机,而是各自为政,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大战愈演愈烈,说明世界市场的无序,故D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的是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应对措施,经济危机的蔓延不是材料反映的主要内容,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各国应对危机措施,不是市场调节,故B项错误;各国不能协调处理经济危机,这不是工业经济的弊端,故C项错误。4.罗斯福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为此,罗斯福推行()A.计划经济B.统制经济C.国家干预经济D.混合所有制经济解析:选C。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计划经济专指社会主义国家在公有制前提下进行的国家对经济的全面控制、干预,罗斯福新政是“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是在保留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故A项错误;“统制经济”是日本在二战后初期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对国民经济进行高度的统制,不是美国实行的,故B项错误;在经济危机后,罗斯福新政对经济进行干预,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是在保留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经济进行的局部调整,“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故C项正确;“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在二战后,英国经济发展呈现出私人企业和国有化相结合、国家计划和市场经济相结合、国家干预与自由竞争相结合的特征,故D项错误。5.(2015·山西晋中二模)郑林庄在《美国往那(哪)里去》(1934年1月)中提到:美国的病根在于,高筑关税壁垒,“就等于把自己的绳索勒得愈紧”。但罗氏“舍本而求末”,对国际协调无根本诚意,“而国内枝末小节则不惜下九牛二虎之力”,“左冲右突,到处碰壁,真是‘张天师捉鬼,反着了鬼迷’”。符合材料观点的是()A.大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供需矛盾尖锐B.罗斯福新政措施侧重点存在偏差C.只有国际合作才能缓解经济危机的破坏D.罗斯福新政导致各国爆发贸易战解析:选B。据材料“罗氏舍本而求末”“左冲右突,到处碰壁”可知材料观点是罗斯福新政侧重点存在偏差,故B项正确;大危机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故A项错误;不是“只有国际合作才能缓解”大危机,C项以偏概全,故C项错误;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危机,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并非是“罗斯福新政导致”,故D项错误。6.(2015·陕西渭南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