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5世纪末16世纪初,为新航路开辟发挥了决定性作用的现象是()A.航海探险家们的努力B.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C.地圆学说的日益流行D.造船技术的不断进步解析:西欧各国为获得商品和黄金而迫切希望开辟新航路,说明新航路开辟的根源在于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不属于“决定性作用”的范畴。答案:B2.在印度尼西亚的三宝垅市有一副赞颂郑和的对联:“继张班立功异域,开哥麦探险先河。”这一对联中“麦”及其船队的贡献是()A.抵达非洲的最南端B.发现了美洲新大陆C.最早到达印度沿海D.首次完成环球航行答案:D3.马克思认为:“新航路的开辟,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主要是指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B.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C.西欧各国海外市场的扩大D.劳役地租被货币地租取代解析:新航路开辟引起了欧洲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故A项符合题意。答案:A4.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解析:西班牙曾建立起殖民大帝国,使大量贵金属流入国内,造成贵金属持续贬值,商品价格直线上升,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C5.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教皇仲裁下,划定了一条如下图所示的分界线。这意味着()A.两国当时的航海成果得到承认B.大西洋是两国争夺的焦点C.其他国家被永远排除在殖民争夺之外D.开辟新航路的主要目的是传播基督教解析:当时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教皇仲裁西、葡两国的分界线,说明西、葡两国开辟新航路及其殖民扩张的成果得到承认,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与相关史实不符。答案:A6.1652~1674年,英国以荷兰作为争夺世界霸主的对手,主要是因为荷兰()A.掌握黑奴贸易的主导权B.资本主义经济最为发达C.垄断海上贸易和航运业D.抵制英国在北美的拓殖答案:C7.右图反映了16~18世纪中期的诸多历史现象,其影响不包括()A.世界市场基本形成B.欧洲加速资本原始积累C.黑人奴隶贸易盛行D.美洲印第安人惨遭劫难解析: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促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故A项与图文材料中的信息不符。答案:A8.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了145%,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①英国成为海上霸主②工业革命③殖民掠夺④奴隶贸易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16~17世纪,英国不断加强殖民掠夺和奴隶贸易,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导致物价和工资上涨的同时,封建地主的田租收入则相对减少,故D项符合题意;①和②所述现象均出现于18世纪中期,故排除A、B、C三项。答案:D9.(2012天津文综)右图为英国工业革命时代阿克莱特于1771年建立的纺纱厂遗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该纺纱厂所利用的动力应该是()A.蒸汽动力B.水力动力C.水电动力D.机械动力解析: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它利用的动力是水力,另外从图片中也可以看到水流,故答案选B项。答案:B10.(2012江苏单科)右图是18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C.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D.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解析:在新兴的棉纺织领域,生产技术首先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18世纪60年代,珍妮机诞生,此后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相继发明,这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带动了原材料的需求,故从题干中可以看出,从1771年开始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逐步增加,据此排除A、D两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排除B项。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答案选C项。答案:C11.某班历史探究学习小组认为英国的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其最主要的依据是工业革命()A.改变了生产工具和经济组织B.造成了人类社会实现大转型C.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D.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解析: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