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庄子学习目标1、讨论落实文章中句子的动词,掌握直译的翻译方法,疏通文意。2、理解文章的内容,初步了解庄子“逍遥游”的境界。3、检查同步学习中的内容。顺应万物本性、超越了一切现实困境、融合了物我,无所依赖、安宁恬静、悠然自在的精神上的绝对自由。逍遥游一、自主学习•要求:•1、讨论落实文章中句子的谓语动词,边分析边翻译。•2、通读全文,划出文章内容的层次。二、合作探究•要求:•对所划的重点难点展开讨论,达成共识,准备向同学们展示。【要求】1、讲解同学要语言清晰、教态大方,并注意与台下同学的互动。回答质疑,并可适当板书。2、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积极思考、迅速记录,大胆质疑或补充。课文讲解讨论落实文章中句子的动词,准备翻译。北冥有鱼《逍遥游。节选》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重点字词(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3)《齐谐》者,志怪者也(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5)去以六月息者也(6)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怒:奋发,这里指鼓起翅膀。是:这志:记载抟:回旋而上去:离开其……,其……?:用在选择句中,表示选择,是……还是……•检查巩固:•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译:奋起而飞,它的翅膀就像垂直天边的云彩。这只鸟,海动风起时就将迁往南方。•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译:它乘着旋风环旋上几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了北海。•3、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译:野马般奔腾的雾气,空中的尘埃,都是生物发出的气息相吹拂的结果。•4、天之苍苍,其正色也?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译:天色深蓝,是它的真正颜色吗?还是因为天高地远而看不到它的尽头呢?鹏从高空往下看,也不过这样罢了。如何认识大鹏这一形象?•1.变化莫测•2.外形高大壮美•3.有所待•4.才能无双,向往逍遥却不能•5.暗喻作者欲飞而不能课文内容:鹏鸟奋飞:必须凭借强大的风力。水雾尘埃:要靠气息相吹。大舟无力:因为积水不深。杯水胶地:因为水浅舟大。蜩鸠嘲鹏:不知自己“所待”。远行所待:备粮,越远所待越多。大小之辩:所待不同。人类社会:未达逍遥之境。•阐明世间万事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再到人类社会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彼且恶恶乎待哉?乎待哉?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把握六气的变化,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把握六气的变化,而在无穷无际的境界中遨游的人,他们还凭借而在无穷无际的境界中遨游的人,他们还凭借什么什么呢?呢?如何做到“逍遥游”?如何做到“逍遥游”?什么是真正的“逍遥游”?什么是真正的“逍遥游”?无己,无功,无名无己,无功,无名无己:忘掉自我,不受外物的束无己:忘掉自我,不受外物的束缚达到恬淡自适的境界。缚达到恬淡自适的境界。无功:去掉功名利禄之心,不汲汲无功:去掉功名利禄之心,不汲汲追逐外物。追逐外物。无名:忘怀荣辱得失,褒贬任人。无名:忘怀荣辱得失,褒贬任人。文章的论证思路万物皆“有所待”↓万物所待有“小大之辩”↓世人亦“有所待”(这些都不是“逍遥游”)↓什么才是“逍遥游”↓怎样才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庄子告诉我们世间并没有真正的逍遥游,万物皆有所待因此,我们都是“有所待”的•我们要在有所待中培养能力,担当责任•我们要在无所待中放松心情,陶冶情操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逍遥游》是《庄子》中的代表作品,列于《内篇》之首。逍遥游的意思,是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时代,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