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与“瘦”的美神——李清照词鉴赏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去万个英雄汉;诗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如梦令》1.感悟“绿肥红瘦”的情思。“肥”:雨后叶子因水分充足而茂盛;(绿叶成荫的盛夏即将来临)“瘦”:雨后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零。(春天渐渐消逝)2.感悟“绿肥红瘦”的构思。“试问”: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的矛盾心理。“却道”:卷帘人观察上的粗疏与感情上的淡漠,衬托出作者情思的细腻。“应是”:“必然是”“不得不是”,无可奈何的惜花情意。2.感悟“绿肥红瘦”的构思。昨夜雨疏风骤:浓睡、醉酒惜花“试问”明知花谢却又心存侥幸“知否、知否?”不信“卷帘人”,再次反问爱花惜春的多情女子(二)《醉花阴》1.哪个字最能体现作者的情感?如何表现?上片:薄雾浓云:阴郁;(烘托)“永昼”“瑞脑销金兽”:漫长无聊;佳节又重阳:不能团聚、登高、赏菊;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孤独、悲凉;(二)《醉花阴》2.哪个字最能体现作者的情感?如何表现?下片:东篱把酒: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月下独酌》独饮,思念;暗香: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古诗十九首》菊花香气,无人能共的哀怨;黄昏(斜阳):本应归来,孤独一人的凄凉;(烘托)卷:西风大而猛,吹得黄花凋零;(二)《醉花阴》3.理解“人似黄花瘦”的情思一边是凋零的花朵,一边是因愁而瘦削的形体,物我相融的意境,将一个闺中因思夫而销魂的思妇形象描绘得淋漓尽致。全词以“愁”起,以“瘦”止,寄相思之情,抒离别之苦。《如梦令》《醉花阴》意象绿肥红瘦骤风、残酒黄花瘦卷帘西风、把酒季节暮春秋(重阳)人物形象多情女子销魂思妇情感内涵爱花惜春相思之苦闲愁之深(三)探究1.这两首词共同的意象是什么?你是如何认识这些意象所包蕴的词人人格形象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三)探究2.这两首词与《声声慢》中,共同的意象是什么?分析比较词作中的“愁”的形象、内涵有何不同,为什么?《如梦令》《醉花阴》《声声慢》意象绿肥红瘦骤风、残酒黄花瘦卷帘西风、把酒满地黄花堆积、急风、淡酒季节暮春秋(重阳)深秋人物形象多情女子销魂思妇孤独寡妇情感内涵爱花惜春相思愁苦孀居之悲家国之痛宋室南迁1127年靖康之变前期(北宋)后期(南宋)李清照身世易安南渡1129年赵明诚病逝李清照的笔下,见客入来,袜刬chǎn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青春少女的娇羞而俏皮;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夫妻间浓烈、难以开解的相思;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天涯孤旅的女词人的悲凉。(四)课堂总结易安李格非:少历繁华赵明诚:中经丧乱晚景凄凉李格非:以文章受知于苏轼,与廖正一、李禧、董荣,俱有文名,称为“后四学士”。《词论》词别是一家易安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柳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漱玉集》婉约词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