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地址标准化与应用服务思路探讨•对地名地址标准化工作的思考•主要建设目标与任务•体系架构设计•各项建设内容•基于地名地址的社会化应用内容概要一、对地名地址标准化工作的思考•地名是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地址是地理实体位置的结构化描述。•地名地址数据作为最常用的社会公共信息资源之一,不仅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且是政府行政管理、经济建设、国内外信息交往不可或缺的基础信息资源。地名地址•地名地址数据涉及到多个政府职能部门,数据来源广泛,相互之间缺乏共享。地名地址数据现状•标准不统一,地名地址数据格式多样,缺乏统一、公共的地名地址数据库。地名地址数据现状数据格式多样EXCEL、DWG、SHAPEFILE…………地名命名方式不一致地址描述不规范保利茉莉公馆/保利茉莉雅苑常用地址:北京市大兴区兴华大街保利茉莉公馆公安:北京市大兴区兴华大街(二段)19号院工商:北京市大兴区兴华大街(二段)19号住建委:北京市大兴区新城北区2号地•空间数据缺乏。-只有测绘部门以及民政部门部分带门牌号的数据属于空间数据-其它部门大部分都是非空间数据,只有单纯的地址描述信息,无坐标。地名地址数据现状•地名地址数据成果的应用深度不够。-目前地名普查成果转化应用偏人文,如地名图集、地名志等;-未建立起面向其他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的数据共享和应用服务机制;-缺少与空间位置有关的应用,无法与其它信息整合,无法实现可视化与空间分析。地名地址数据现状•包含两部分内容:地名标准化&地址标准化-地名标准化:规范地名分类、编码规则,采集各类地理实体的相关属性信息,对有地无名的有地名作用的地理实体进行命名,对不规范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建立标准地名数据库。-地址标准化:规范地址构成、描述规则,规范门牌编号规则等,建立地理编码数据库。-融合地名与地址信息,建立标准化地名地址数据模型,这是发布地名地址服务,实现共享与社会化应用的基础。对地名地址标准化的理解•标准地名地址数据模型的建立•基于Web服务实现地名地址数据共享•提供标准化的服务接口,满足社会化应用的需要•高效的地址匹配技术•数据维护与更新机制的建立关键技术实现二、主要建设目标与任务•围绕提升地名地址标准化程度这一核心,完善和健全地名地址标准体系,转变地名地址成果数据的开发利用方式,建立跨部门的地名地址数据管理和共享机制,为政府各部门、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权威的地名地址标准化服务。建设目标•标准体系建设•地名地址数据库建设•地名地址服务体系建设•数据维护与更新机制建设•应用体系建设主要任务•《国家地名数据库代码编制规则》(民地办发【2010】1号)•《地名分类与类别代码编制规则》(GB/T18521-2001)•《数字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地名/地址分类、描述及编码规则》•《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地理实体与地名地址数据规范》(CH/Z9010-2011)•……参考规范与标准三、体系架构设计技术流程地名地址示范应用系统行业应用地名地址成果应用地理编码服务发布地名地址数据库建设地名地址信息采集地名普查成果基础地理数据兴趣点数据其他专题资料数据采集系列标准地理编码系列标准服务发布与应用系列标准总体架构基础支撑层应用层示范应用系统地址匹配逆地址匹配批量匹配数据更新数据导出社会化应用民政公安工商…标准体系标准地名数据库数据层地理编码数据库数据管理系统数据入库数据检索数据更新数据统计日志管理系统配置服务层服务运维管理系统服务管理安全管理系统监控日志管理统计分析地理编码服务系统地理编码服务逆地理编码服务数据更新服务地理编码服务接口(RESTAPI)四、各项建设内容4.1标准体系建设服务发布与应用标准地名地址数据标准数据采集处理标准地名地址服务发布标准,包括服务的类型、支持的操作、访问方式、访问接口等地名地名分类、地址描述规则、地址模型定义、地理编码规则、数据属性结构定义等地名地址外业采集流程、规范,内业审核、数据处理规程;数据上传等4.2地名地址数据库建设标准制定基础数据准备外业采集与测绘内业整理数据入库数据库管理标准地名数据库两大库体地理编码数据库•标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