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汉族。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古代诗人作家人物介绍汇报人:目录壹人物概述贰生平经历叁个人成就肆历史影响人物概述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汉族。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第壹章节人物概述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汉族。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人物概述是宋代(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且苏轼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合称为“宋四家”。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人物概述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生平经历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汉族。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第贰章节吾今又为吾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赵祯生平经历(应试及第)嘉祐元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其只得第二。嘉祐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但是他入朝为官之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危机,此时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熙宁元年,神宗即位,服丧期满的苏轼在第二任妻子王朝云的陪同下再次入京。此时宋神宗为了解决面临困境的财政,任用王安石为相,推行新法。苏轼由于有不同的政治思想,受到排挤。熙宁四年,年方36岁的苏轼落败,被迫请调杭州,心中不免有些难过及挫败感。不过苏轼在办完公务后,一得空便四处游玩,以解烦忧。生平经历(王安石变法)并且结识了许多知交,也作了不少优秀诗歌。如《饮湖上初晴后雨》、《六月二十七日于望湖楼醉书》等。政治上的挫败反而促使东坡体验了更丰富的人生,开拓了一片更宽广的文学领域。熙宁七年,苏轼自愿调任密州,因那儿离苏辙任职的济南很近。在密州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名作如《超然台记》、《水调歌头》、《江城子密州出猎》生平经历(乌台诗案)后来苏轼被调任到徐州、湖州。神宗元丰二年,在他移任湖州的第三个月的一天,一位朝廷钦差,为了要讨好王安石,把苏轼捉拿进京,指称他诽谤朝廷,请皇上下令司法官员判他的罪。不久苏轼就被送入狱中,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案子轰动一时,除湖、杭州等地的百姓请和尚念经为他祈福,许多赏识他的官员都舍身挽救,加上神宗原本就喜爱他的文学,生病的曹太后为他说情,最后只定“讥讽政事”之罪。幸亏太祖赵匡胤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最终判他流放黄州,免于一死。官场失意的苏轼举家来到湖北,面临无钱、无房又无粮的流放生活。长江边的小城黄州虽然是苏轼仕途上的低谷,却成了苏轼文学创作的圣地。在走出了心灵的阴霾之后,苏轼在长江边的赤壁吟诵出了响彻千古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生平经历(乌台诗案)生平经历(流放黄州)元丰三年,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初到黄州,衣食住行都成问题。后来自力更生,开荒种地。在平淡地生活中找到喜悦,坚定要艰险、乐观地在人生坎坷的道路上前进。一年后,苏轼在东坡旁筑了一间书斋,命名为「东坡雪堂」,从此自号“东坡居士”。其文在思想和题材上也有了扩展。如《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此时的苏轼在文学艺术的造诣上已达了极高的境界元丰七年,苏轼改授汝州团练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