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的良肢位摆放及日常转移良肢位•背景:偏瘫患者采取什么样的卧位非常重要,不正确的卧位姿势可诱发加重痉挛,进而引发关节挛缩,导致患者严重的功能障碍。•定义及意义:正确的卧位姿势在康复医学中称为良肢位,所谓的良肢位是指为防止或对抗痉挛模式的出现,保护肩关节以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临时性的治疗性体位。良肢位摆放的作用•1、防止压疮发生•2、防止肺部感染和泌尿系感染•3、防止患者痉挛模式的发生•4、预防肩关节脱位•5、预防肩手综合征良肢位摆放方法一、仰卧位•偏瘫侧肩:放在枕头上,保持肩前伸,外旋。•偏瘫侧上肢:放在枕头上,外展20-40°,肘、腕、指关节尽量伸直,掌心向上。•偏瘫侧臀部:固定于枕头上。•偏瘫侧膝部:膝下垫一小枕头保持患膝稍屈曲,足尖向上,抑制下肢伸肌模式。•臀部及大腿外侧放一枕头,防止下肢外旋。良肢位摆放方法二、患侧卧位•躯干:略后仰,背后放枕头固定。•偏瘫侧肩:向前平伸外旋。•偏瘫侧上肢:和躯干呈90°角,肘关节尽量伸直,手掌向上。•偏瘫侧下肢:膝关节略弯曲,髋关节伸直。•健侧上肢:放在身上或枕头上。•健侧下肢:保持踏步姿势,放枕头上,膝关节和踝关节略为屈曲。良肢位摆放方法三、健侧卧位•躯干:略为前倾。•偏瘫侧肩关节:向前平伸,患肩前屈90-100°左右。•偏瘫侧上肢:放枕头上。•偏瘫侧下肢:膝关节、髋关节略为弯曲,下肢放枕头上,避免足内翻。•健侧上肢:病人怎么舒适就怎么放置。•健侧下肢:膝关节、髋关节伸直。良肢位摆放方法四、床上长坐位•躯干:腰背部横置一枕头使躯干直立。•头部:无需置枕头支撑,能自由活动。•臀部:90°屈曲,重量均匀分布于臀部两侧。•上肢:双上肢前伸放置在跨床桌上,上置一枕头。体位转移体位变换的方法——床上横向移动患者仰卧,双腿屈曲,双脚平放在床上,操作者一手将患膝下压,并向床尾方向牵拉,另一手扶住患者臀部,嘱患者抬臀,并向一侧移动,然后患者移动肩部使身体成直线。患者向床头或床尾移动时,也可采用此动作。体位变换的方法——床上坐位向前后移动患者取坐位,双手交叉前伸,在操作者的帮助下,把重心转移到一侧臀部,再到对侧臀部。一侧负重,对侧向前或向后移动,犹如患者用臀部行走。操作者站在偏瘫侧,把住患者的大转子部位,帮助患者转移重心以促进“行走”动作。体位变换方法——床上移动1、从仰卧位到平坐位①患者仰卧,双臂肘关节屈曲支撑于床面上。②操作者站于患者侧前方,用双手扶托患者双肩并向上牵拉。③指导患者利用双肘的支撑抬起上部躯干后,逐渐改用双手掌撑住床面,支撑身体而坐起。④调整坐姿,保持舒适。2、从平坐位到仰卧位,动作正好相反。患者从卧位到坐位的转移床椅转移床—轮椅间转移法病人移动患手,准备成坐姿病人以健脚移动患腿,抓住床栏,翻向健侧病人旋转成坐姿病人抓住栏,准备站立病人旋转成站姿病人抓住轮椅远侧的扶手旋转身子,准备坐下从站立位到坐位的转换体位变换方法——从椅坐位到站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