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初三上册课件教学教案1.初三上册课件教学教案【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了解象形文字、楔形文字发明的时间和地区,知道两种文字的特点及书写材料;知道古希腊的史诗及作者和两部叙事诗的名称,了解古希腊戏剧作品及作者和阿拉伯文学代表作品;理解《荷马史诗》《俄狄浦斯王》《天方夜谭》在世界文学的地位。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对象形文字、楔形文字和甲骨文的比较鉴别,培育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和对历史文化成果的鉴赏能力;通过分组随堂制作楔形文字泥版等形式,培育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通过讲述古代文学作品的故事,培育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人类古代文字和文学、戏剧作品的学习,激发学生对这些充满人类智慧的文化成果的浓厚兴趣,感悟人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类文明发明的多元性和共容性,认识到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制造的这些优秀文明成果是人类的宝贵财宝,培育学生理解、尊重和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精华的开放态度和价值取向。【重点难点】一、重点:古代文字和《荷马史诗》。二、难点:对《俄狄浦斯王》艺术价值的理解。【授课类型】新课。【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一、学生准备:每人准备一块10厘米见方的黏土泥版和一根长约10厘米的尖头小木棍,上课时放在课桌上;选读《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二、老师准备:老师研读课标、教材,参阅有关资料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剪辑影片《特洛伊》中的宏大场景片段和《奥德赛》中的历险片段。【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欣赏法、学生自主学习等多法结合。【教具(媒体)】计算机及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新课引入:(课件出示图片:《棺盖残片上的象形文字》《楔形文字泥版》《商代甲骨文》)(老师引导过渡)请大家认真观察这三张图片,图片中的哪种文字是我们以前曾经了解过的呢?(待学生回答后继续引导)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知道,甲骨文在商朝时大量存在,但直到近代才被重新识破。另两张图片的文字也同甲骨文一样,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为人们所了解。同学们有兴趣去了解它们吗?今日,就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揭开它们神奇的面纱吧!(出示课题《古代的文字与文学》)2.初三上册课件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和了解西南地区彝族的民间音乐,感受这个民族的音乐特色。2、欣赏彝族民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了解混声合唱的一般知识。3、能用自然圆润、略带弹性的声音和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阿西里西》,并能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设计演唱形式。教学重点:通过欣赏《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能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够了解彝族的民族音乐特色。教学难点:能够准确地把握歌曲情绪,并加以完美表现。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导入:同学们好!请看一段视频资料(彝族火把节)说说:1、这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2、他们在庆祝什么节日?二、感受欣赏(一)彝族和彝族音乐(开拓学生视野,让他们知道更多知识)1、(讲授)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2、彝族音乐丰富多彩,富有特色,舞蹈多与歌唱相伴。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塑造了一位漂亮、勇敢、坚贞的撒尼姑娘的形象。(出示课件,介绍)3、彝族的民间乐器有30余种,流传最广的有无膜短笛、葫芦笙、三弦、月琴,以及巴乌、马布和口弦等(出示课件)(二)欣赏《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下载后可任意编辑1、背景介绍:做于1953年,1954年由中央民族歌舞团及中央歌舞团相继演出,1957年,在莫斯科进行的第xx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中,这首歌获得了金质奖章。《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这首混声合唱是根据撒尼(彝族的一个支系)民歌及彝族民间艺人金国富的歌曲改编而成的。歌曲表现了云南彝族人民在丰收后的节日里,与远方的客人共度佳节的欢乐心情,同时也表现了彝族人民热情好客的习俗与风尚。2、认真倾听这首歌曲,回答下面的问题:(1)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2)歌曲采纳了哪种演唱形式?(3)歌曲表达了彝族人民怎样的`心情。3、进一步欣赏,加深理解(深化欣赏,加强理解和感受,找到彝族音乐的特色(热烈、欢快、常带有滑音等装饰音))。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