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小学三年级语文《知音》原文及教案1.小学三年级语文《知音》原文春秋时,晋国有一个叫俞(yú)伯牙的人,他非常喜爱弹奏古琴。他常常带着古琴到花树下,到流水边,一边弹,一边不知不觉地把情感和心境(jìng)都融(róng)进琴声,常常陶醉得忘了时间。但是,从来没有一个人能听出他蕴涵(hán)在琴声里的心意,所以他每次弹琴,都会觉得很寂寞。一个夜晚,俞伯牙乘船游览(lǎn)。面对清风明月,他非常愉(yú)快,又弹起琴来。悠扬的琴声,传出很远很远。忽然他听到有人叫好。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qiáo)夫站在岸边。伯牙看这个人穿着普(pǔ)通,心中很不兴奋,想:一个樵夫,对琴声叫好,一定是乱叫的。俞伯牙接着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他听樵夫说道:“真好啊!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sǒng)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tāo)的乐曲时,樵夫又说:“真美啊!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极了,知道这个人是知音。他当即请樵夫上船,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他兴致勃勃地为樵夫演奏了一曲又一曲。这个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樵夫就是钟子期。两个人说到很晚才依依不舍地分了手。临别时,两人结拜为兄弟,并约定第二年再见面。时间过得飞快,转眼一年过去了。俞伯牙想念钟子期当他如约来到钟子期家,却听到子期已不幸去世的噩(è)耗(hào)。他悲痛地来到钟子期的坟前,把古琴摆在坟前的石阶上,盘膝(xī)坐好,一面弹,一面回忆(yì)去年和钟子期结拜的往事,弹出的曲调也越来越悲凄。一曲终了,他突然举起琴,狠(hěn)狠地摔在地上,“哐(kuāng)啷(lāng)!”一声,琴身裂成了几段。俞伯牙抱着墓碑痛哭:“子期,你死了,我弹琴给谁听呢?现在我把琴摔碎,一辈(bèi)子再也不弹它了!”俞伯牙果真再没有弹过琴,因为他知道,世界上再也找不到像钟子期这样的知音了。2.小学三年级语文《知音》教案教学目标:1、自主阅读,在课文中体会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深厚友谊,懂得“千金易得,直音难求”的含义。2、认识课文中的几个生字。教学重难点:理解“千金易得,直音难求”的含义。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流程: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一、谈话,导入新课1、人们常说“千金易得,直音难求”。2、板书:知音二、初读,了解内容: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2、再读课文,想一想每自然段的意思。3、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三、再读理解感悟:1、默读课文,思考:俞伯牙为什么称钟子期为“知音”?钟子期去世后,俞伯牙为什么再也不弹琴了?2、汇报,相机指导读俞伯牙与钟子期的话。四、识字,巩固阅读1、师出示字卡抽查生字,小组内互读互查。2、阅读课文全文。五、拓展延伸阅读1、读了这个故事,你怎么理解“千金易得,直音难求”这句话的?2、生活中,你有知心朋友吗?你觉得应该怎样相处?3.小学三年级语文《知音》教案一、导入新课1、播放《高山流水》乐曲,谈话导入新课。老师板书课题:知音,学生齐读课题。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你知道“知音”是什么意思吗?“知音”一词是怎么来的?这中间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呢!(用乐曲和谈话导入新课,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情境。)二、初读,了解内容1、借助拼音,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2、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3、指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初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培育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三、细读,理解感悟1、默读课文,思考:俞伯牙为什么称钟子期为“知音”?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品读文本。(1)读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俞伯牙的孤独寂寞。(2)读第2自然段,重点朗读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对话,体会俞伯牙因为遇到了“知音”而欣喜的心情。2、钟子期去世后,俞伯牙为什么再也不弹琴了?读第3自然段,体会俞伯牙失去了知音的痛苦。找出表现他痛苦时动作、语言的句子反复读。(1)“一曲终了,他突然举起琴,狠狠地摔在地上…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一辈子再也不弹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