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心理学考研经验个人经历部分:我一直以为北大是所有崇尚自由和信仰的人的圣地,打小就希望有机会在这片圣地成长和学习,在这所中国最好的学府去了解这个世界,然后证明自己的价值,数一数有10年了。我渴望正确的了解一切,但在成长过程中我发现很多时候我连自己都不了解,这就是起初我学习心理学的原因,我对任何不明白的东西都有一种强烈的好奇心,而且一定要弄明白。快到大三时,就自然而然有了报考北大应用心理学的想法,而且因为自己的理工背景,学习工业与组织管理方向也很有优势……最后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一年的体会1备考过程关于时间安排,这个东西比较难一致,因为每个人能用的时间都不一样。去年这个时候,我是大三的在校学生,在北大选了实心和普心(花了父母1600金,心痛死了),虽然大部分时间花在这上面,但自己的功课总得稍微顾一下,生怕老师觉得我太不给他们面子直接给挂了,考研的人都怕两头空,这种心情在10月左右还会有。下面是几个主要的时间段,供大家参考1入门在七月之前,我差不多在北大听完了每周的课,平时也看了看相关的书,基本上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菜鸟变成了个小虾。不过听实心的时候有时在睡觉(它的课在中午,往往是我本校的课上一会我就往那边赶,赶到时特累,午觉时间也到了,然后直接睡到听到老师说下课之类的话,特别奇怪人在上课的熟睡中对这类词的觉察域限扎就能这么低呢,谁明年上了去研究研究)记得那个时候会在课余跟民族大学的一个研友(她也考上了)和其他的研友用书上的术语看看玩笑,学以致用。英语的阅读基本上是天天做,这个相当重要,一定要持之以恒。2暑假专业课开始学第二遍,我没有查漏补缺的习惯,比较懒,之前学过的就是复习了,之前没学的和老师讲课睡过去的就稍微多花一些时间,还有些不懂的能问就问,因为不懂还是比较多,心里就想反正之后还有不少遍,就暂时留着。政治还是没有开始英语的阅读还是天天在做39-11月花了一段时间强化背单词,这是这段时间印象最深的事情,按照艾宾浩斯那种记忆曲线背的,大家在网上能查到(顺序:12471530),其实这种方法大家不怕麻烦也可以在政治和专业课上效仿。阅读还是在天天做。政治开始每天看了,我的计划是比较详细的,公共课和专业课每天看多少章,怎么复习,怎么做题,只是没全完成。产生挫折感的同时,深深地感觉到,做个细致的量化的计划,一定比没做这种计划学的东西多。但挫折感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有一点时间什么都不想做,不知道是不是算扯平了:)。对策呢,就是这种时候去做点自己喜欢,能放松的事情,太憋自己了不好,玩一会,有点虚度的内疚感了回来学习保证状态巨好(好像是废话)411月—考前但需要提一下的是,至少在11月中旬后专业课这边所剩下的工作就应该是巩固和背诵了(心理素质巨好的另当别论),所以大家在制订大致计划时一定要要注意。我在考前两个月没怎么看进书,包括公共课,就是因为专业课还有一些不懂的,心里老究着不放,一翻开书,就在想这还有不懂的,那还有不懂的,很郁闷,干脆一怕脑袋,回去看柯南解解闷,这段时间最大的收获就是柯南的主线全看完了。那段时间特别痛苦,整日都是不看书空虚,看书郁闷的状态。呵呵,实在把我逼急了,去报了一个凯程的考前冲刺班(关于京城的辅导班下面有些介绍。绝对良心)。所以大家一定要引以为戒,好好计划,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考前翻开书头会大(至少我和我熟悉的几个人会这样),解决的最好方法还是说自己在之前有个精简的笔记(或者像普心或实心那种大题作为提示性线索),最后阶段就是看着它们,对自己复述或写,想不起来再看书,否则自己根本不知道自己哪些能答出来,到了考场才知道的话…………5、最后的结果等啊等啊,终于等到了复试通知。一般来说,考生需要在接到复试通知后跟导师联系(不在北京的邮件最好,电话有点唐突),说明自己的背景,询问老师是否还能带研究生,自己怎么准备复试。偶觉得这个相当重要,比如我的导师让我去看一本新的书准备复试,而另一个文化方向上的女生就被告知复习和初试一样的内容就行,这样应该说进去问的问题会有些不同。关于研究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