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篇一: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立最严格环保制度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建立和完善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和基础,是缓解资源环境约束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矛盾、推动国家经济绿色转型、顺应全球可持续发展潮流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化环境保护制度改革、推动环境保护顶层设计和战略转型的重要任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最严格环保制度严在哪?最严格环境保护制度,就是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技术水平条件下,为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确保生态环境阈值底线不被逾越和突破,以及为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目标需求和要求而制定的环境保护制度,它更具有刚性和约束力,并能够得到有效实施和执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包括一系列具体的目标、体系、执行与考核等,具有阶段性与动态性、科学性与公平性、区域性与差异性、可达性与有效性等基本特征。对最严格环境保护制度的理解和认识,应把握几个关键点:首先,最严格环境保护制度是一个政治表述,不属于纯粹科学意义上的概念。它体现国家的政治意愿,虽然不是科学意义上的概念,但在制定和执行具体制度时应遵循科学合理性。其次,最严格环境保护制度是一个相对意义上的概念。从历史纵向角度看,在当时条件下,环境保护制度可能是最严格的,但是在新的发展阶段和条件下,这些制度应比过去更为严格。从地区或国家横向角度看,当前发展阶段下,我国的环境保护制度可能比其他发达国家同等发展阶段下的制度更为严格,甚至某些具体制度与发达国家当前一样严格或更为严格。第三,最严格环境保护制度是整个环境保护制度体系的升级与优化,但是,在具体操作中需要根据所要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分阶段针对具体的制度进行重点突破和改进。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第四,最严格环境保护制度是制度设计、执行、考核等不同阶段全过程的严格化,是能够得到最有效实施和执行的环境保护制度。“最严格”不仅体现在不断提高制度设计过程中,还体现在制度的执行与绩效评估考核过程中。第五,最严格环境保护制度是为解决已经退化到阈值底线的生态环境问题而提出的制度和政策调整的主张。因此,制度调整的倾向是更加刚性化和更有约束力,需要采取更为严格的措施和政策等,目的是为了确保生态环境阈值底线不被逾越和突破。从长期看,建立和完善最严格环境保护制度是整个环境保护制度体系的刚性化和严格化,是对当前制度体系整体和系统的改造,是对制度框架中各要素的普遍升级,从而适应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要求。从短期看,建立和完善最严格环境保护制度是要结合当前的环境管理能力和需求,在现有的环境保护制度框架下,将一部分急需建立、改进或落实的制度严格化,以解决目前最为突出的环境保护制度问题。国内外经验几何?环保制度的严格化并非一蹴而就。发达国家环境保护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局部到全面、从粗放到精细、从宽松到严格的过程。例如,自1971年首次发布《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以来,美国环保局根据每个阶段最新的科学研究结果、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国家管理需求,对标准进行了10余次修订,在指标不断调整的基础上,标准也不断收严。发达国家环保制度严格化过程中的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一是以严格的法治为基础。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建立了严格的环境法律、司法和执法体系,形成了主要运用环境损害司法赔偿手段而不是行政处罚手段解决环境问题和纠纷的方式,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实行严格、严厉和公正的执法。例如,美国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和执法职能都有明确的法律依据,联邦对各州政府的环境管理工作实行严格考核,造就了一个强有力的监管机制。2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二是以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导向。从美国和日本的历史经验可以看出,污染物控制是环保部门开展环境管理的基础工作,也是实现环境质量改善的核心手段。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