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传统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思考——以晋江市制鞋行业为例制鞋行业是晋江经济行业中两大支柱行业之一,主要集中分布在晋江市陈埭、池店、梅岭、西滨等镇。制鞋行业属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目前晋江鞋业已逐步进入转型升级阶段,成为晋江市域内最成熟的产业集群之一,晋江也因此成为世界运动鞋的重要生产基地。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于2007年落户福建晋江。2001年,被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等四家机构联合命名为“中国鞋都”。一、晋江制鞋行业的基本概况㈠中小企业的规模和实力不断提高。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高速发展,晋江现有鞋类生产企业3000多家,从业人数超50万人,年产鞋超10亿双,产品包括专业运动鞋、旅游鞋、休闲鞋、时装鞋、凉鞋、雪地鞋等数百个品种,其中运动、旅游鞋占全国总产量的40%、世界总产量约20%,产品远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6年,我市制鞋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25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6.0%。其中,404家规模以上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008.7亿元,增长3.9%。㈡形成明显的制鞋产业集群。晋江市已形成鞋成品、鞋机、鞋用无纺布、鞋用皮革、鞋业化工等企业的产业链。配套生产鞋底、鞋面、皮革、五金鞋扣齐头并进、互动发展的良好格局。还拥有大量模具开发、鞋样设计、管理咨询、形象策划、营销推广、出口代1理等专门为生产性企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配套行业,企业已基本实现足不出户就能完成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部流程。制鞋业的发展,还带动区域鞋材市场的配套繁荣,鞋业重镇陈埭镇现已形成鞋材市场和中国鞋都两大区域配套市场,吸引了来自国内130多个国家(地区)800多家鞋材鞋机客商入驻,年交易额达200多亿元,成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鞋材市场。2017年4月18日刚刚开业的晋江国际鞋纺城,是福建省优先重点打造的千亿级大市场之一,一期总占地400亩,总建筑面积达50万平方米;全面建成以后,将成为拥有2200亩专业市场的7900亩产业旗舰,将成为亚洲最大的鞋纺原辅材料采购中心和交易平台。㈢产业品牌效应显现。近年来,晋江市鞋业企业通过依托个性化、差异化产品定位、斥巨资聘请形象代言人、召开春秋两季营销会议等形式,致力于拓展品牌对外影响。不少鞋业企业通过在中央、地方电视频道、网络等投入大量广告;参与顶级体育赛事合作等形式,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赢。目前,全市鞋业企业累计拥有23枚中国驰名商标,“国字号”品牌总数占全国运动鞋行业的一半以上。㈣制鞋行业的制造水平和质量处于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晋江制鞋业现已拥有大量具有国际水平甚至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设备。据不完全统计,有800多家制鞋企业引进意大利、德国、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生产的自动制鞋设备。全市鞋类产品质量稳定率达98.2%。全市规模以上鞋业企业均自行配套产品研发机构,安踏2(中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被确认为国家级技术中心、5家鞋类企业研发中心被确认为省级技术中心、4家鞋类企业研发中心被确认为泉州市级技术中心,全市制鞋业依靠自主研发,目前共掌控了鞋业生产2000多种核心技术、拥有189项专利。因此,根据我国劳动力资源特征和比较优势原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与重视生产技术进步、提高生产率并没有本质冲突。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中,制造业和第三产业吸收了大量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富余劳动力。可见,我国的人口特点和发展阶段决定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我国仍有很大发展空间,甚至还需要长期扶持。大力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可为社会提供广阔的就业门路。因此,加快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提高劳动者收入的重要出路之一。二、现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相关税收政策分析㈠劳动密集型企业对税收优惠的敏感性分析税收可影响劳动力和资本这两个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消费需求结构以及技术选择,通过税收来提高“劳动力/资本”的比率是税收能够影响产业结构以促进就业的基本原因。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劳动力/资本”比率较高的产业。利用税收来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主要是通过改变此类产业与其他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