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市政实务公用工程施工技术城镇道路工程一、道路工程的结构和材料2.1.分类:城镇道路分级:根据在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的服务功能共分为四个级别(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3.快速路:必须设中央分隔、全部控制出入、单向设置不少于2条车道。4.主干路: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以交通功能为主。次干路:以集散交通,支路以服务为主。5.按技术标准分类:分类等级设计车速双向车道数分隔带横断面形式设计年限快速路60-100≥4必须双、四幅20主干路40-60≥4应三、四幅20次干路30-502-4可单、双幅路15支路20-402不单幅路10-156.单幅,对向车混合在一起,所有的车辆(含非机动车、行人),双幅路中间有隔离带,三幅路有两个隔离带(把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隔开,来去车混合一起),四幅路有三个隔离带,来去车分开,机动和非机动分开!7.路面的分类,道路分为路基和路面,路面分面层、基层、垫层。路面等级特点面层材料设计寿命高级强度高、刚度大、稳定性好水泥砼30快、主、次、支、广场、停车场沥青砼、沥青碎石15次高级维修、养护、运输费用高沥青贯入式碎石10城镇支路、停车场沥青表面处理85.按力学特性分为柔性和刚性,柔性:力作用下弯沉变形较大,抗弯强度小、破坏取决于极限垂直变形和弯拉应变,主要是各种沥青路面;刚性:力的作用下产生板体作用,弯拉强度大、弯沉变形小,破坏取决于极限弯拉强度,主要是水泥砼路面。6.沥青路面结构组成及性能要求:垫层:是基于基层和土基之间的层位,主要是改善土基的温度和湿度状况,强度不要求高,但水稳性一定要好;2/97.沥青基层是路面结构中的承重层,承受竖向力,要有足够的承载力和较大的刚度,抗冲刷、抗变形能力,不透水(也就是不透水)性好,抗冻性好;面层:直接同行车和大气层接触的层位,承受较大的竖向力、水平力、冲击力的作用,高级路面(磨耗层、面层上层、面层下层,或称为上(表)面层、中面层、下(底)面层。8.沥青面层的特点:平整度、承载能力、温度稳定性、抗滑能力、透水性、噪声量;降噪排水路面:上面磨耗层采用OGFC沥青混合料,中面层、下层采用密级沥青混合料9.沥青砼面层类别与层位匹配面层类别公称最大粒径常用厚度适宜层位特粗粒式37.580-100二层或三层式面层的下面层粗粒式沥31.560-80二层或三层式面层的下面层26.5中粒式1940-60三层式的中面层或二层式的下面层16二层或三层的上面层细粒式13.225-40二层或三层式面层的上面层9.515-20沥青面层的磨耗层(上层)碎石面层的封层和磨耗层砂粒式4.7510-20自行车和人行道的面层10.沥青混合料结构组成及特点:主要由沥青、粗骨料、细骨料、填充料组成,还可加入聚合物(改性)和木纤维(SMA),按级配原则分密实悬浮结构(摩擦角小,黏性大,高温稳定性差)-骨架空隙结构(摩擦角大,黏性小)-骨架密实结构(摩擦角大,黏性大)三种。11.沥青:道路面层采用A级沥青,不宜用煤沥青,乳化沥青按凝结速度可分快中慢三种,性能:稠度、塑性(变形而不开裂)、温度稳定性、大气稳定性、水稳性。12.粗骨料:洁净、干燥,表面粗糙;憎水性;压碎值不大于26%,越小越好;针片状含量不大于15%,越少越好。13.细骨料: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含泥量小于3-5%;热拌密级配沥青混合料中天然砂用量不超过骨料总量的20%,SMA、OGFC不宜使用天然砂。14.填充料:应用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快速路、主干道的沥青面层不宜使用粉煤灰作为填充料。纤维稳定剂:不宜使用石棉纤维,应采用木质纤维,应在250度不变形。15.热拌沥青混合料的主要类型:普通沥青混合料(适用于城镇次干道、辅路或人行道);改性沥青混合料(是指掺加了橡胶、树脂、高分子聚合物和其它改性剂,改善其性能,适用于快速路、主干路)。16.沥青玛碲脂碎石混合料(SMA):以沥青、矿粉及纤维稳定剂组成的结合料,填充于间断骨架中形3/9成的混合料,属于间断级配,具有三高特点,粗骨料比例高、矿粉用量高、沥青用量高,适用于快速路、主干路。17.改性沥青玛碲脂碎石混合料(SMA):适用于交通流量和行驶频度急剧增长的城镇主干路。刚性:水泥混凝土路面各结构层功能及要求1.垫层:温度和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