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房间》教案设计净峰中心小学王舒婷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第一册,第四单元——《分类》第一课时《整理房间》。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通过“整理房间”的活动,引导学生对具体的物品进行分类,感受分类需要一定的标准,体会分类的作用,初步体会分类的必要性,感悟分类的方法。本节课也是分类的开始,也是以后学习“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分类”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分类”的基础。为让学生能比较直观地认识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教材安排的整理房间中的物品都是学生经常接触的,所以,学生在进行整理时容易产生亲近感,也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分类是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之一,学好分类对学生学好数学有较大的作用。虽然本单元开展的分类活动十分简单,仅要求学生把原来无序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但却是渗透分类思想的一个启蒙教学,它对后续认识数、发现数的特征、认识图形的特征以及正确认识统计图都有重要的迁移作用。学情分析对于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分类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如简单的整理过自己的房间、书包等,所以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但大多数学生在对物品分类时分的不完整,或不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分,这也就是对“分类是需要一个标准的,并且按照这一个标准去分类”没有清晰的感知;另外,学生几乎没有体会过分类的作用,这就很难形成分类的意识,也就很难在未来的生活中与学习中养成良好的数学素养。对动作思维占主导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教学应该顺应学生已有的经验,创造多层次、可操作性的活动去调动学生不断深入思考,才能促使教学目标的达成。活动目标1、在观察、比较、交流的活动中,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2、能按一定的标准对物品进行整理分类,初步体会物品进行分类的过程就是寻找事物共同属性的过程。3、初步养成有条里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及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形成分类的意识,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和作用。教学难点:能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简单的分类。教学准备:信封、课件、教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在家的时候有没有帮妈妈整理过房间?看来同学们都是个懂事的好孩子,谁来跟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整理房间?小结:你们的房间里有很多物品,有的同学房间收拾的很整齐,用起来很方便,有的同学房间有点乱,需要某样东西时,可能要翻箱倒柜。2、师:分享完了你们的房间,我们来参观一下笑笑和淘气的房间。二、引导比较,体会分类(出示课件情境图。)1、师:对比笑笑、淘气的房间,你更喜欢谁整理的房间呀,为什么呢?2、师:这样说来,如果想用数学书了,它俩谁会更快的找到?(笑笑)为什么3、师:你们真是会观察、会思考、懂生活的孩子!笑笑的房间整理的好,不仅美观,还可以节省空间,用起来更方便。(设计意图:熟悉的情境图对比,一下子将学生的目光和思维聚焦到房间的“整理”上。把“整理”与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自然的联系到一起,并且还激发了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的主动学习欲望。)三、观察感悟1、师:既然大家都夸笑笑的房间整理的好,那我们看看笑笑房间的物品是怎样摆放的?2、师:我们看到笑笑是把有相同用处的物品一类一类来摆放的。分成了书籍类、服装类和玩具类。如果笑笑妈妈又买来了图画书和布娃娃,应该放在哪一类呢?为什么?师小结:看来同一类的物品都有相同的特点,玩具类的每一样都是可以用来玩的;服装类都是可以穿在身上的......像笑笑这样把同类的物品放在一起,就特别的干净、整齐、方便。四、经验迁移1、师:看了笑笑整理房间,现在你能给淘气提点建议吗?先自己想一想怎样整理,然后把你的想法轻声的跟同桌说一说。2、师:现在懂得整理了吗?老师把淘气房间里的这些物品全部装进信封里了,现在请你们同桌俩人合作:拿出老师为你们同桌准备的信封,轻轻的把它们拿出来,边讨论边整理,比一比哪个组整理的又快又好。(1)同桌讨论整理,教师巡视指导、倾听学生的想法。(2)汇报师:我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边整理边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