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世说新语两则》复习课学案一、导入复习:同学们,自古至今,有很多聪慧的少年像璀璨的明星缀满历史的天空,像耀眼的珍珠撒满历史的河滩,启迪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奋勇向前。当你走进他们的时候,你会惊叹他们思维的机敏,语言的犀利,随机应变的高超能力。细心品读他们,你就会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理解故事背后的文化底蕴,从而浸润自己的心灵,启迪自己的智慧,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学会处事,学会交友,⋯⋯今天老师和大家再次走进《世说新语两则》,通过复习,进一步感受古代少年的智慧和美德。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二、出示复习目标:1.反复诵读文言文,积累“未若”“期”“舍”“委”等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熟练的译读课文。2.深入体会古人家庭文化生活的雅趣,学习古代聪颖机智的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的美德。3.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三、复习过程语文常识我知道堪怜咏絮才——这句说林黛玉,意思是如此聪明有才华的女子,她的命运是值得同情的谢道韫,东晋女诗人。谢道韫出身名门,识知精明,聪慧能辩,因“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一咏雪名句,盛为人所传诵,后人把有才学的女子称为“咏絮才”。第一环节:读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文言文更应多读,下面让我们读起来。1.小组内互相大声读2.推荐朗读,评价朗读注意字音和停顿。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感情基调,体会语感。(读出友人愤怒和元方义正辞严的语气)3.全班齐读4.谁能背诵。第二环节:译译1.学生利用五分钟自主翻译课文2.三分钟互相提问重点词句的意思3.教师出示检测题一、解释句中红体字的意思1、陈太丘与友期行:2、去后乃至:3、尊君在不:4、相委而去:5、君与家君期日中:6、下车引之:7、元方入门不顾:8、过中不至,太丘舍去:9、撒盐空中差可拟:10、未若柳絮因风起:二、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故时有物外之趣B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C未若柳絮因风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D日中不至,则是无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三、翻译句子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2.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3.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第三环节:说说1、《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营造了一种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对于开发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处。2、为什么样“公大笑乐”?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想像力。3、你认为陈纪这个孩子有哪些特点?你受到什么启发?陈元方是一个聪颖机智,有礼有节的儿童。待人接物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第四环节练练王戎识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解释文中的红色字。尝:子:之:唯:2.补出句中省略的成分.(1)人问之,()答曰。(2)()取之,信然。3.翻译这个小故事。4.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示?拓展视野1.有不少成语出自《世说新语》,请写出几个。望梅止渴、难兄难弟、鹤立鸡群、标新立异、一往情深2.古代像谢道韫、陈元方这样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还有很多,你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事例吗?㈠王冕四岁作画;㈡曹植七岁作诗;㈢甘罗十二岁做宰相;㈣司马光砸缸。【中考链接】(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乙)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日:“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日:“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书》)【注释】①虞(yǘ)人:侍卫。②焉之:到哪里。8下面各组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待)B去后乃至(才)魏文侯与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