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导学案总第1课时课题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课型新授教者王小平主备人班级姓名课时1课时审批(签字)【学习目标】1、掌握隋的建立及统一,大运河的有关知识。2、理解运河开凿的作用;客观公正的评价大运河的开凿。【学习重点】隋朝大运河。【学习过程】(精彩课堂,展现独特自我)一、独立试航(一)南北重归统一1、建立:年,建立隋朝,定都长安。2、统一:年,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南北重归统一。3、隋朝统一南北的标志:589年灭陈。4、隋文帝改革(1)内容:他在位时,,。(2)作用: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较轻,社会经济繁荣。(二)大运河的开通1、目的:为加强,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2、概况:在在位时开凿。在位时开凿。从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三点:以为中心,北达,南至,全长两千多米。四段:大运河从北向南依次为永济渠、、邗沟、。二、知识拓展1.数字记忆法:一次统一,两位皇帝,三个端点,四段运河。589年隋朝统一南北;隋文帝和隋炀帝两位皇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到涿郡、南到余杭三个端点;大运河由北到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2.动脑筋:想想看,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答:(1)隋文帝在位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2)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3)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3.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你能说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么?在想一想,水运粮食在古代为什么重要?答:意思:国家水上粮食运输全靠大运河。中国古代在没有汽车、铁路等交通工具的条件下,陆路运输只能利用车、马,靠人力、畜力进行,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而水运粮食比陆运,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4.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运河?主要是为了沟通南北,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三、巩固训练1、隋朝在历史上最大的贡献是A、重新统一南北B、设三省六部C、创立科举制D、开通大运河2、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开始于A、589年B、601年C、605年D、611年3、在中国的历史上,分裂和统一的局面曾交替出现。结束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分裂局面,又一次实现全国统一的关键人物是()A、杨坚B、李渊C、李世民D、武则天4、下列有关隋朝历史的叙述,错误的是A、实现了南北重新统一B、开通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C、创设了科举制度D、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5、一位外国人曾描述大运河:“由广州通向北京,其长度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其实,大运河的南北两端应该是A、扬州、北京B、杭州、北京C、杭州、扬州D、广州、杭州6、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有关隋朝的历史贡献邪恶叙述,不正确的是A、实现了南北重新统一B、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C、创设了科举制度D、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7、杭州是隋朝大运河的最南端。隋朝时杭州称A、涿郡B、洛阳C、余杭D、临安8、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A、加强南北交通B、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C、方便到扬州游玩D、促进经济发展七年级历史导学案总第2课时课题第2课贞观之治课型新授教者王小平主备人班级姓名课时1课时审批(签字)【学习目标】1、掌握唐的建立及唐太宗和武则天采取的统治措施的知识。2、理解贞观之治这一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学习重点】贞观之治的原因。【学习过程】一、独立试航(一)、唐朝的建立:时间年,建立者是李渊(唐高祖),都城在。高祖退位以后,传位于李世民即唐太宗,年号。(二)、“贞观之治”:1、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形成原因:吸取的教训;2、治国思想: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皇帝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大臣廉洁奉公;统治才能巩固。3、治国措施:(1)唐太宗重视发展减轻农民的。(2)注意“戒奢从简”(3)下令合并,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4)任用贤才和虚心(任命富于谋略的和善断大事的做宰相,人称“”;重用敢于直言的)4、结果: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