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一、单选题1.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件是()A.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B.麦哲伦环球航行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D.大地测量技术的产生与进步2.地球的平均半径是()A.4万千米B.6371千米C.6357千米D.6378千米3.与东经35°组成经线圈的另一条经线是()A.东经145°B.西经145°C.西经55°D.东经55°4.地球的赤道周长是()A.6378千米B.5.1亿平方千米C.4万千米D.6371千米5.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会出现下图中①至③所示的现象。据此回答问题。图中所示这种现象反映的地理事实是()A.地球由西向东自转B.地球可能是个球体C.地球绕太阳公转D.海平面上升6.下列关于地球形状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是一个正球体B.地球是一个两头凸起的球体C.地球的最大周长约4万米D.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7.关于地球形状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是个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体B.地球是个赤道略扁的不规则球体C.一个规则的球体D.是一个平面8.能确凿地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是()A.天圆地方说B.天如斗笠,地如覆盘C.太阳的东升西落D.地球卫星照片9.从图中,可以看出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图中赤道的长度约为()A.5.1亿千米B.4万千米C.6371千米二、填空题(10.地球的形状是一个________。地球纬线的最大周长是________,长约________km。地球的表面积是________km2。地球的平均半径是________km。11.地球赤道周长约________千米。12.与70oW经线构成经线圈的经度数是________。13.地球的平均半径为________千米。三、综合题14.读地球形状大小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C三个字母中,表示赤道的是________,赤道的周长是________千米。(2)地球的形状是一个________球体。(3)请举出一个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例子:________。15.读“地球基本数据”图,完成下列各题.(1)地球的真实形状是________(2)地球的自转方向是________(3)运用图中数据,描述地球大小.________(4)图中ABC三地点中,获得太阳热量最多的是________,地处中纬度的是________,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____;甲乙两地中,更早见到日出的是________.四、问答题16.关于地球的形状的探索经历了一个极其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先是认为地是平的,天就像一口大锅倒扣在平地上,也就是“天圆地方”之说.但后来在生产和生活中越来越发觉地好像不是平的,但又没有充足的证据来证明这一点.通过一个学期的地理学习,你认为地球的形状是怎样的?你有哪些事例来证明你的观点?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B【解析】【分析】在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球一周的航行,最先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故B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件,牢记即可。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开始在科学不很发达的情况下,人们认为“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规则的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答案】B【解析】【分析】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故选B。3.【答案】B【解析】【分析】经线圈是指两条相对经线组成的圆圈,这两条经线符合以下特征:两条经线度数相加等于180°,一条是东经,一条是西经,根据这个原理,与东经35°组成经线圈的是西经145°,故选B。4.【答案】C【解析】【分析】赤道是地球表面的点随地球自转产生的轨迹中周长最长的圆周线。赤道半径6378.2KM,赤道周长40075.7Km(约4万千米)。它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四季都受到阳光的直射。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地球的大小,牢记即可,属于基础题。5.【答案】B【解析】【分析】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会出现下图中①至③所示的现象的原因是地球可能是个球体。【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地球形状的证据,如卫星照片、环球航行、月食、登高望远。6.【答案】D【解析】【分析】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