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古代诗歌五首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登幽州台歌》《己亥杂诗》,能背诵、默写两首诗。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3、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相关链接】一、走近作者陈子昂(约659—700),字伯玉,射洪人,唐代文学家。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被株连下狱,两次从军边塞,后被县令段简迫害,冤死狱中。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其诗思想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有诗集《感遇诗》《陈伯玉集》等传世。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庵。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篇,诗词近800首。二、了解背景《登幽州台歌》:本诗选自《陈子昂集》(中华书局1960年版)。通天元年(696),契丹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参谋陈子昂随同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陈子昂又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挫,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幽州台,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一诗。《己亥杂诗》(其五):选自《龚自珍全集》第十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清道光十九年己亥,龚自珍辞官,由北京南返杭州,又北上接取家属。往返途中,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这组诗。【自主学习】1、初读《登幽州台歌》《己亥杂诗》,感知诗意。(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2)注意读准重音和节奏。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不理解的字、词、句标注出来。3、通读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两首诗的意思。4、背诵这两首诗。【合作探究】一、小组合作,探究《登幽州台歌》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什么人?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3、这首诗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怀?2二、小组合作,探究《己亥杂诗》4、请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情景。这首诗前两句是怎样写“离愁”的?5、你认为这首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6、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拓展提升】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题目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1、这首诗的体裁是________。2、这首诗中最能体现早春景色特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首诗将早春细雨下的景色与烟柳满街的景色作________,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最能表现这首诗的意境的一项是()A.清新自然B.壮阔雄奇C.含蓄蕴藉D.慷慨悲凉【当堂检测】1、《登幽州台歌》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书写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2、“古人”“来者”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独”字表现了作者_________的心境。整首诗通过采用__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__________的感情基调。3、对《己亥杂诗》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的第一、二句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当日复杂的心境: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相互交织。B.诗的第三、四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从而把离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C.诗中用冷色调的“白日斜”烘托离愁,用“落红”一句作为情感的转析,使整首诗从离愁中解脱出来。D.全诗表达的思想和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所表达的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相同。3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望岳》《登飞来峰》,能背诵、默写两首诗。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3、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相关链接】一、走进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河南府巩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