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放射性示踪的标记技术第一节放射性标记的基本知识•天然放射性核素,半衰期比较长,比活度较低,分布分散而且品种有限。•人工放射性核素,可用核反应堆、加速器和核素发生器生产,其原始状态通常都是无机盐类。例如Bai4CO3,NaH232PO4,45CaCl2,59FeC13•14C、3H、32p、35S和125【等作示踪原子,并且要把它们做成与体内物质相应的有机化合物而开展示踪研究。标记化合物的概念•凡是分子中某一原子或某些原子(或基团)被放射性核素或稳定核素所取代,而成为一类易被识别的化合物,则称之为标记化合物。标记化合物的分类1.同位素标记化合物(isotopiclabeledcompound)化合物中某元素的稳定同位素原子被同一元素的放射性同位素或稳定同位素原子取代,取代前后的化合物在理化性质上完全相同(同位素效应除外),这类标记称为同位素标记(isotopiclabeling)。2.非同位素标记化合物(nonisotopiclabeledcompound)该类标记化合物是用化学性质相似或根本不同的放射性核素取代原化合物中所含的某元素的稳定核素原子。这种标记称非同位素标记(nonisotopiclabeling)。标记化合物的命名•有机标记化合物的命名,通常先指出标记位置,再列出标记核素,最后是化合物的名称,如l-14C-醋酸。•无机标记化合物命名,通常在化合物的前面注明放射性核素,也可把标记核素直接写在分子式内,如125I-碘化钠(1251-NaI)或“a125I。标记化合物的分型•l.定位标记S(specificlabeling)•它是指放射性核素只局限于标记化合物分子中某一特定的位置上,而在其他位置上的同种原子就不具有放射性。常用“S”表示,如1-14C(S)-乙酸或1-14C-乙酸,表示第1位碳原子被放射性14C标记。•2.准定位标记n(nominallabeling)•在3H标记中,理论上应获得预期的定位标记分子,实际上,3H在预期位置上的分布,有时低于化合物中3H总量的95%,或百分比值不详。此类标记称准定位标记,用“n”表示。这是一种名义上的定位标记,因此,也称名义定位标记。标记化合物的分型•3.均匀标记U(uniformlabeling)•是一种非定位标记(non-specificlabeling),常用于】4C标记的化合物中。它是指整个分子中某元素所有的原子均可能被放射性同位素取代,取代的几率是相等的,而且放射性原子在分子中的分布是均匀的,达到统计学上的均一性。•4.全标记G(generallabeling)•它是指化合物中某种原子不管在什么位置上都可能是带放射性的。全标记主要用于3H标记的化合物,在化合物分子中,任何有氢元素的位置上,都可能被氚所取代。但是由于各个氢原子在分子中的位置不同,在标记制备过程中被氚取代的几率不同,不具有统计学上的均一性,因而全标记的化合物往往是全而不均的。标记化合物的分型•5.双标记或多标记(doublelabelingormultiplelabeling)•在生物学示踪实验中,有时需要在化合物分子中引入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同位素,或引入一种元素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位素原子,这种标记化合物称为双标记或多标记化合物。例如15NH214CH2COOH(氨基乙酸)第二节放射性标记的基本方法•1.标记核素的选择•(1)合适的核性质:Y射线;半衰期;比活度;•(2)得到的产物与被示踪化合物性质应尽量接近;•(3)标记方便,标记的化合物稳定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基本方法•2.核素标记的要求:•(1)放射性核素标记率应尽量高,未标记的核素应注意回收利用。•(2)放射性核素标记需用微量或超微量方法进行标记、纯化和鉴定。•(3)尽量减少放射性核素的稀释,避免加入不必要的载体;•(4)最好用同位素标记。如使用非同位素标记,则标记位置应以不影响标记分子的特定功能为佳;•(5)标记过程应简单、快速。最好在标记的最后阶段加入核素,以减少损失和污染;有条件时,在标记前作冷实验,以取得经验。放射性标记基本方法1.化学合成标记法(chemicalsynthesis)•此方法是通过化学反应将放射性核素引入化合物中。换言之,就是将放射性核素的初始原料,通过选定的工艺步骤,合成所需要的标记化合物。此法不仅比活度高,而且能够定位标记,但合成步骤较多。14C、3H和放射性碘标记化合物常用此法进行合成标记。这类标记化合物已广泛用于药理、代谢和分子的化学结构等方面的研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