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备考预测】学科任务学科内容评价情境典题之鉴描述与分类多种分配方式、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效率与公平、财政收入的来源、我国的税种社会生活中的收入分配方式改革、国家财政政策、税收政策调整等情境2015·山东卷252014·四川卷42018·江苏卷10解释与论证坚持完善我国分配制度、财政作用、税收作用国家实施的有关分配政策、积极财政政策;各地进行分配改革的案例等2017·全国Ⅰ卷162019·全国Ⅱ卷13预测与选择不同分配方式的影响、财政政策或税收政策调整的影响提供具体的分配方式或收入方式、某一财政收入或支出的变化、税收政策的出台2015·全国Ⅰ卷38(2)2016·全国Ⅲ卷122018·全国卷Ⅱ14辨析与评价分配方式的判断、分配政策的作用、财政政策或税收政策调整的评价社会上采取的不同收入分配方式、财政或税收政策对企业或个人的影响2018·江苏卷9微专题1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考点一收入分配方式1.(政治认同、科学精神)(2020·山东等级考模拟卷,3)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数据要素参与分配首次获得确认。这一重大创新()①完善了分配制度,更好地调动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②有利于激发数据要素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③意味着数据要素将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④能够保障数据要素按其创造的商品价值参与分配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机制,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①②符合题意。③观点错误,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人才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劳动创造商品价值,数据属于生产工具,④错误。答案A解后反思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按劳分配是和生产资料公有制相联系的,在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决定了分配制度中必须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按要素分配是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分配方式。考点二收入分配公平2.(科学精神、政治认同)某市政府在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时提出:形成市场化机制和效率导向的初次分配格局,在保护劳动所得方面,应通过“完善最低工资标准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充分发挥实际工资指导劳动力配置作用,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下列选项的序号按所示方向能实现这一良性循环的是()注:推导从上图左上角“工资收入提高”开始①劳动就业增加②市场销量增加③消费需求增加④劳动力需求增加A.④①②③B.④③②①C.③②④①D.①③④②解析收入影响消费,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有利于扩大就业。因此,工资收入提高,消费需求会增加,市场的销量也会增加,进而企业会扩大生产,这时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劳动就业也会增加,所以按所示方向能实现这一良性循环的序号是③②④①。答案C解后反思收入、消费、生产、就业之间的内在联系: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居民收入增加,消费需求增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生产发展促进经济总量的增加,经济总量的增加是促进就业的基础;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促进消费需求增加。四者环环相扣,相互联系,相互影响。1.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类别对应形式经济意义按劳分配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农户生产经营所得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发展;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按要素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在私营、外企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个体劳动者的收入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提高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