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离子反应程式的书写技巧与正误判断方法一、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技巧1、书写离子方程式的关键是抓住两易、两等、两查两易:即易溶、易电离的物质(可溶性的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强碱、大多数可溶性盐)以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氧化物、非电解质、弱电解质(熟记常见的弱酸和弱碱)、难溶物(归纳书后溶解度表中难溶物和微溶物)、气体等用化学式表示。两等:离子方程式两边的原子个数、电荷总数均应相等。两查:检查各项是否都有公约数,是否漏写必要的反应条件。2、书写离子方程式应注意的问题⑴未处于自由移动离子状态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如铜和浓硫酸(H2SO4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氯化钠固体和浓硫酸[NaCl(s)+H2SO4(浓)△NaHSO4+HCl]、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反应(非溶液中反应)等。⑵有离子生成的反应可以写离子方程式,如钠和水、铜和浓硝酸、SO2通入溴水里、碳酸钙溶于乙酸等。⑶微溶物处理:生成物中有微溶物析出时,应写化学式;反应物里微溶物处于溶液状态时应写离子符号;反应物里微溶物处于浊液或固体状态时,应写化学式。例如石灰乳中加入碳酸钠溶液:Ca(OH)2+CO32—=CaCO3+H2O: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气体:Ca2++2OH—+CO2=CaCO3+H2O:向氯化钙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Ca2++2OH—=Ca(OH)2。⑷多元弱酸酸式酸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写,如HCO3—、HS—、HSO3—、HPO42—、H2PO4—等;多元强酸酸式酸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必须拆开写,如HSO4—应写成H++SO42—。⑸注意反应物之间量的关系,如KAl(SO4)2和Ba(OH)2反应:若按1:2的物质的量之比反应:Al3++2SO42—+2Ba2++4OH—=AlO2—+2BaSO4+2H2O[SO42—恰好完全沉淀,Al元素以AlO2—形式存在];若按2:3的物质的量之比反应:2Al3++3SO42—+3Ba2++6OH—===2Al(OH)3+3BaSO4[Al3+恰好完全沉淀,SO42—部分沉淀,SO42—有剩余]。(6)NH4+与OH—的反应,一般未说明条件或加热或在浓溶液中应写成NH4++OH—=NH3+H2O,而在稀溶液中写成NH4++OH—=NH3?H2O。二、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技巧1、试剂的滴加顺序涉及的“量”特点:第一步反应产物可与过量反应物继续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只需注意题给条件,判断产物是否与过量反应物继续反应,正确确定产物形式。中学中常见的反应有:AlCl3与NaOH、NaAlO2与盐酸、Na2CO3与盐酸、氨水与AgNO3、CO2(或SO2)和石灰水(或NaOH)等。例如:向AlCl3溶液中滴入几滴NaOH溶液(碱不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OH—=Al(OH)3;向NaOH溶液中滴入几滴AlCl3溶液(碱足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4OH—=AlO2—+2H2O2、酸式盐与碱反应涉及的“量”特点:属于复分解反应,可用“少定多变法”来书写。所谓“少定”即量少的反应物(完全反应),其反应离子的计量数比按化学式确定(书写时往往将量少反应物的计量数定为1,再根据化学式中原子个数比确定各反应离子计量数);所谓“多变”即量多的反应物(部分反应),其反应离子的计量数比根据实际反应需要确定,不受化学式中比例制约,是可变的。例如Ca(HCO3)2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先确定Ca2+、HCO3—的比例为1:2,再取用OH———中和2个HCO3—需要2个OH—,则可写出:Ca2++2HCO3—+2OH—=CaCO3+CO32—+2H2O;若Ca(HCO3)2溶液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Ca2++HCO3—+OH—=CaCO3+H2O(只中和1个HCO3—,Ca2+:HCO3—不是1:2了)。此外,NaHSO4与Ba(HCO3)2、Ca(OH)2与NaHCO3、NaH2PO4与Ba(OH)2等反应均与“量”有关。如果没有明确的用量限制,用任一反应物作为足量写出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均属正确。3、氧化还原反应中涉及的“量”特点:在有多种离子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中,不但要考虑反应物量的关系问题,还要注意溶液中离子的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顺序,特别是要按氧化还原反应先强后弱规律依次反应,即先氧化(还原)还原性(氧化性)强的微粒。例如:氧化性:Cl2>Br2>Fe3+>I2(需记忆);还原性: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