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艺术》教学设计张玫一、设计思路课前准备:运用信息化平台,让学生带着“你眼中的优秀摄影作品”的问题,上网查找优秀摄影作品,并通过网络平台提交作品。这样做,一是让学生提前对本课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感性认识;二是通过查找、甄选优秀作品,学生可以初步了解、思考并形成探究性问题,激发学习兴趣;三是提交的作品可以给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关注的方向、兴趣点、认知面等信息,从而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第一课时主要通过学生、教师共同欣赏优秀的、有特色的摄影作品,分析摄影创作的几大要素:主体与主题、取景与构图、用光与工具等,思考、体会作品传达了怎样的视觉效果与主题思想,从而渗透摄影艺术的基本知识与审美。第二课时通过用相机进行摄影实践,学习利用摄影知识与技法捕捉生活之美,中间渗透主题思想与审美情趣,并进行分享评价;课后要求学生拍摄风景或纪实题材的作品,上传至信息平台,分享交流与评价,从而达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效果,实现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本课运用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手段,整个过程从赏析、体会、分析,到发现、捕捉、记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活动结束后能够引发学生对更广泛题材的拍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记录美的审美追求。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摄影艺术题材分类与创作原则;了解摄影用光与摄影构图知识;了解相机的使用方法。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摄影创作中的要素:取景、构图、相机使用、用光等知识,进行摄影实践。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记录美的审美追求。三、教学重点1.了解摄影用光与摄影构图知识;2.了解相机的基本使用方法。四、教学难点将摄影用光与摄影构图知识与相机的使用方法结合,运用于摄影实践。五、教学方法任务实践法、信息化教学法、演示法等。六、课前准备多媒体PPT演示信息平台的整理大量图片及文字资料音乐素材若干等。七、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第一课时摄影艺术【课程导入】(约5分钟)教师展示一组摄影图片,这些图片具有不冋的题材、光感等。通过刚才的欣赏,你认为是哪些因素使得摄影作品成为优秀的、成功的作品(答有:光线、拍摄角度、取景构图、拍摄内容、瞬间捕捉精彩等。)那么这些因素在摄影过程中该如何把握和运用呢这节课我们通过一些作品共同分析学习。【新课讲授】(约35分钟)摄影即用光描绘,是19世纪重要的发明之一。摄影既是一门影像技术,也是一门视觉艺术。摄影表现的对象是人、自然与社会。每一幅成功的摄影作品都表现了作者的情感、思想等,表达了作者的审美情趣。加拿大艺术家杰夫•沃尔说:“摄影术创造了新的观看世界的方式。”现代摄影是用纪实手法,再现世界;用艺术手法,表现世界。摄影是利用照相机作为工具,运用摄影技术和摄影技巧创作作品。一幅成功的摄影作品除了有一个好的题材和创意外,还须讲究构图、用光、影调或色调、曝光等摄影造型要素,以及后期制作技巧,它们共同构成了摄影艺术的特征。新知识(教师可根据学情与教学设计有侧重地选择讲解)摄影创作原则1.主题突出原则2.突出重点原则3.创新原则分别通过作品来感受、分析、说明。可以提问、讨论、探究等形式引导学生学习理解。摄影用光光是摄影的重要因素,也是造型手段之一,没有光就没有影。摄影常用的光源分为自然光和人工光两大类。光的作用:光是表现被摄对象外形特征的因素;光是表现主题的因素;光是营造环境气氛的因素;光是表达感情的因素。分别举顺、侧、逆三种光源的摄影作品进行赏析理解。可以提问、讨论、探究等形式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光源与作品效果的关系。学生思考并回答:光线、拍摄角度、取景构图、拍摄内容、瞬间捕捉精彩等。欣赏、体会、思考、分析。欣赏、体会、思考、分析欣赏、体会、思考、分析欣赏、体会、思考、分析带着新知识进行实践体验。鼓励学生发言的同时也再次强化其对重点知识的理解。欣赏、体会、分析、理解欣赏、体会、分析、理解记录准备回忆并回答。观察、理解并记录。分组拍摄、交流。上传组内推荐作品。展示、评价(自评与互评)。直观分析摄影要素,引入学习内容。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