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A.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B.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C.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D.阴阳五行和五运六气E.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2、《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A.张仲景B.秦越人C.孙思邈D.朱丹溪E.刘完素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家,被称为医圣,著有《伤寒杂病论》,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3、用阴阳学说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A.五脏属阴,六腑属阳B.背为阴,腹为阳C.内为阴,外为阳D.下部为阴,上部为阳E.心肺属阳,肝、脾、肾属阴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用阴阳学说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背为阳,腹为阴。4、所谓“阴中求阳”是指A.壮水之法,以制约阳亢B.扶阳益火之法,以制约阴盛C.在补阴剂中适当佐用补阳药D.在补阳剂中适当佐用补阴药E.阴阳双补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阴中求阳即指在补阳剂中,适当佐用补阴药,那么阳气得到阴液的帮助就可以生化无穷。5、下列不属于五行相生关系所确定的治疗方法的是A.泻南补北法B.滋水涵木法C.金水相生法D.培土生金法E.益火补土法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五行相生的关系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泻南补北法”不属于五行相生关系所确定的治疗方法。6、所谓“子盗母气”,是指A.子脏不足,导致母脏亦虚B.母脏火盛,导致子脏火亦盛C.疾病的传变,从母脏传及子脏D.母脏先病,传及子脏E.子脏火盛,致母脏虚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子盗母气”指的是由于子脏不足,子病累母,从而导致母脏亦虚。多用于阐述五脏虚损性疾病互相影响的病理。例如土生金,脾土为母,肺金为子,当肺气虚弱发展至一定程度,就可能影响脾气运化的功能。7、五脏主五液,下述不正确的是A.心在液为血B.肺在液为涕C.脾在液为涎D.肝在液为泪E.肾在液为唾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五液,是指汗、涕、泪、涎、唾五种分泌液或排泄液。五液与五脏的关系非常密切,“五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为五液。”8、“满而不能实”的生理特点是指A.五脏B.六腑C.奇恒之腑D.脏腑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满而不能实”和“实而不能满”是五脏与六腑的主要区别之一。“满”,是指精气的充满;“实”,是指水谷的充实。由于五脏所贮藏和化生的精气,呈弥散状态,充满于五脏,故说“满而不能实”。由于六腑多为空腔器官,其功能特点是传化饮食水谷,而水谷的形质较粗,饮食入胃,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说“实而不能满”。9、脾统血的主要作用是A.控制血液的流速B.控制内脏的血液容量C.控制外周的血液容量D.控制血液在脉道内的运行E.控制血液能上荣于头目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脾主统血”是脾的生理功能之一,主要指的是脾有统摄血液在脉内运行,不使其逸出脉外的作用。10、肾在体为A.皮B.脉C.肉D.筋E.骨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五脏在体分别为:心在体合脉,肝在体合筋,脾在体合肌肉,肺在体合皮,肾在体合骨。11、肾其华在A.面B.毛C.唇D.爪E.发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心其华在面、肺其华在毛、脾其华在唇、肝其华在爪、肾其华在发。12、“泌别清浊”属于A.胃的生理功能B.大肠的生理功能C.小肠的生理功能D.肾的生理功能E.膀胱的生理功能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小肠的生理功能之一为“泌别清浊”。泌,即分别;清,即水谷精微;浊,指食物中的糟粕。泌别清浊是指小肠在对胃初步消化的饮食物进行进一步消化的同时,随之进行的分清别浊的功能。13、“中焦如沤”是比喻A.胃主受纳的功能状态B.脾气散精的功能状态C.小肠泌别清浊的功能状态D.水谷精微的弥漫布散状态E.消化过程中腐熟水谷的状态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中焦如沤”出自《灵枢·营卫生会》。“沤”是形容中焦消化饮食的情况。中焦胃主消化饮食,吸收精微,蒸化津液,使营养物质通过肺脉的输布以化生营气。这个作用好像沤渍食物使之变化一样,故而得名。14、肺与大肠在功能上的联系,主要体现于A.肺气宣发布津于大肠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