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钓鱼的启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4、行为与创新反复诵读,注重在诵读中感悟。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教学难点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教学准备1.重点句子的课件、挂图.2.其他有关诚信的文章.3.搜集孩子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有关道德实践方面的点滴小事.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耕耘手记(二次备课)一、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1、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在学习本组课文时有什么要求.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看一看课文中描述了怎样一件事?(板书课题.)学生读“导读”学生交流读课题设计意图从“单元导读”入手,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本组课文的学习主题,明确学习要求,为后续学生进行铺垫。二、检查预习.通读课文1、检查预习情况:(1)指名读生字生词(2)指名朗读课文.2、重点理解“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你是怎么知道的?3、通读全文,思考课文大意.你是怎么概括出来的?概括课文内容有什么方面?(1)分段,连段意(2)抓“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读词读课文交流词语意思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交流课文大意交流方法设计通过检查预习情况,教学生字词,同时理清文章脉络。在交流中,重点引导学意图生学习理解词语和概括课文大意的方法,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三、揭题质疑1、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2、教师归纳:“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中作者受到了什么启示?为什么钓鱼会使我从中受到启示?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大家提出的问题阅读课文,解决疑问.学生质疑、交流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课题质疑,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同时确定学习的重点。四、初读理解1、“启示”的意思是什么?2、再读课文,作者受到了什么启示,画出有关语句.(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3、“我”在钓到鱼、放走鱼的过程中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回答学生读课文学生交流设计意图初读,初步理解课文。五、复习小结1、认读生字、词语:捕捞、鱼饵、溅起、鱼钩、小心翼翼、操纵、鱼鳃、皎洁的月光、嘴唇、沮丧、诱惑、告诫、实践、抉择、翕动.2、谁还记得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读词学生交流设计意图复习小结,巩固词语和课文大意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耕耘手记(二次备课)一、情景导入,细读感悟1、在我十一岁那年的一个夜晚,和往常一样我和父亲来到了附近湖中的小岛上钓鱼,而三十四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却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这是为什么呢?2、自由读第3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a.“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诱人的大鲈鱼:◆来之不易:“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我等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争诱人的大鲈鱼:“啊,好大引导学生质疑自由读课文交流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b.分别指导朗读相关句子,体会鲈鱼的来之不易和诱人之处.c.齐读第3自然段.3、多诱惑人的鱼呀!我和父亲是多么兴奋、得意呀!可父亲却让我把这条鲈鱼放回湖里去.请默读第4自然段,同桌说一说,这是为什么?4、读5~8自然段,思考:11岁的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漂亮的大鲈鱼,父亲却要我放回湖里去,假若你就是文中的“父亲”和“我”,请你们讨论讨论“这条如此诱惑人的‘鱼’该不该放”?各自说出自己的理由.联系上下文,与周围的同学合作、讨论.5、小组汇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6、找到描写我心情的词语,一起来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7、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任何人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