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江苏省淮州中学高二生物倪红梅【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必修第三册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关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材首先介绍生长素作为信息分子起作用这一特点,再详细说明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器官的种类等有关,最后再简要介绍有关科学道理在农来生产上的应用。可以说本节内容是第一节《生长素的发现》的一个延续,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的特点,尤其是在探究生长素的发现中,初步掌握了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而生长素是否还具有其他的作用?有何应用?这种作用有何特点?这都是第一节课留下的悬念,这种悬念在第二节课中给出了回答,两节课的内容有着很强的逻辑性。也正因为此,第二节中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两重性特点成为本节重点内容。同时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切实体会到生长素的特点,这集中在“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探究活动中。依据学以致用的理念,还需懂得生长素类似物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成为本节的最终归宿。【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应用2.尝试分析“生长素浓度与所起作用的关系”图,能够说出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3.描述植物顶端优势的现象、原因、解除方法及应用。4.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能力目标:1.通过对不同类型的信息进行分析,锻炼获取信息、归纳总结和语言表达能力。2.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提高统计数据、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3.提高文字信息、图形、表格信息的转化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难点: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教学对象分析】“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是“植物的激素调节”中的第2课时的内容,这是一节很好的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及实验探究能力的素材。例如:1、学生在“生长素的发现”一节的学习中已经初步了解了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和方法,本节的“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和最适浓度”及“生长素的两重性的生理作用特点”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良好素材。例如:2、顶端优势原理的应用;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生长素类似行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等等是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素材。1【教学方法】教师教法:问题探究法、图表分析法、讨论合作法、自主探究实验法学生学法: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学习法【设计思路】在导入阶段,通过复习第一节植物向光弯曲生长的原因,得到生长素能够促进细胞生长的作用,然后顺势问道生长素还有什么作用呢?它的作用有何特点呢?产生了可教点,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生长素的作用和特点。依据生物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的探究活动,高效完成三维目标,在设计本课时将传承性课程的学习给予体验性课程学习中,即学生在分析资料、观看图片和视频、描点画曲线、归纳总结这些活动中去探究生长素的五种作用、两重性的特点。也正因为此,我在设计本节课时将课本内容的先后顺序进行了调整。课本中生长素的应用,例如促进扦插枝条的生根、植株的生长、无子果实等内容是直接呈现给学生的,而我将这种作用融合到特定的农业生产操作中,通过学生的阅读、总结,归纳出生长素的作用,在归纳的同时掌握了生长素的应用。然而生长素含量少,获取困难,生产中人们应用的是生长素类似物,提出生长素类似物的概念。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中的难点“生长素两重性”的突破采用学生对具体的数据的分析、画图、归纳的方法,即将课前预做的实验“探究生长素促进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展示给学生,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在坐标系中描绘出生长素浓度和促进生根条数的关系,从探究中切实体会生长素两重性的特点。为了进一步加深对生长素两重性特点的理解,最后利用这种特点解释植物的顶端优势出现的原因。【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观看图片“植物生长的向光性”,通过回忆其现在的解释,得到生长素能促进生长的作用,再直接设问,生长素还有哪些作用呢?作用有何特点呢?引入本节课的学习,明确本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