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奇妙的克隆》教学案教学目标1...训练学生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逐步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2.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3.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教学难点.了解克隆这一科技成果课时安排2课时一、自主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囊胚胎蟾蜍脊椎两栖匍匐繁衍濒临蛋白酶渗透克隆脊椎2.解释下列词语。繁衍相安无事二、导入三、初读课文,感知教材学生谈自己所知道的“克隆”知识及例子四、分析课文1、展示查找的资料。自然界中哪些动植物先天就具有克隆的本领?2、克隆是什么?A找出上述天生具有克隆本领的动植物的共同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B、齐读第一部分,找出文中直接告诉我们什么是“无性繁殖”什么是“克隆”的语句3、科学家们在克隆实验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和贡献?4.文章第二部分“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为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5、“克隆绵羊‘多利’”克隆羊的诞生为什么在全世界引起“轰动”?6、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分析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的条理性和科学性1.文章四个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能调换顺序吗?2.文章第一部分为了说明“克隆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3.文章第二部分“克隆鲫鱼出世前后”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四、研读课文、揣摩语言,体会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请从课文中找出能表现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句子,仔细体会。)五、练笔:“假如我被克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