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周长》说课稿大峪沟中心小学刘文华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中《圆的周长》第一课时。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学习的。它为学习圆的面积、圆柱、圆椎做好准备,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也是小学几何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3、教学目标:这节课教学目标我定为3个: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计算圆的周长。能力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探究的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化曲为直”的教学思想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情感目标:通过渗透数学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4、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能利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二、说教法、学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呢?我的思路是:1、为学生提供一个合作探究的平台。把学生分成每组4—6人的学习小组若干组,每组配备直尺、绳、数据统计表等学具,让每个学习小组共同完成绳测法、滚动法测量周长,依所测数据找出直径与周长的倍数关系,推导圆的周长公式三个操作活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2、引导学生在认知矛盾中去思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3、充分发挥多媒体直观、具动感、易交流的优势,更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同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舞台。三、教学所需材料:圆纸片、直尺、绳(系有小球的绳)、数据统计表、圆的周长课件四、说教学过程:基于所定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我把教学过程设计如下几个步骤:第一步骤:情境激趣,引发探究。1、谈话引入:用学生最熟悉的龟兔赛跑故事导入。同学们,今天乌龟和兔子又进行赛跑比赛了。请看,兔子绕着直径为1km的圆跑一圈,而乌龟绕着边长为1km的正方形跑一圈。(课件显示)比赛结果呀,还是小兔子赢了,乌龟可不服气。气呼呼得说:我不服,这场比赛不公平,我跑得距离要比你长。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你认为乌龟的话对吗?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相信学生已经自然地进入了课堂,并迫切需要知道正确的答案。2、揭示课题:接着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乌龟和兔子跑步的路线,让他们思考并回答下面三个问题:(1)要求乌龟绕正方形跑一圈的路程实际就是求什么?(2)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3)要求兔子绕圆形跑一圈的路程实际就是求什么?(从而顺势引出课题:圆的周长。)[设计意图:通过师生谈话和创设融洽的教学情景,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轻松氛围。从童话故事出发,引入到教学问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第二个步骤是:人人参与,探索新知。1、认识圆的周长教师先拿出教具——圆,启发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圆周长的含义。指出哪部分是圆的周长。接着,引导学生分析比较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周长各有什么不同。(最后,让学生拿出学具中的圆片比划一下,自己去体验、领会圆周长的含义。[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后,初步感知圆的周长就是圆一周的长度。培养了学生把思维过程转化为外部语言,更增强了对圆周长的感性认识,并形象理解圆周长的意义。](二)观察猜想(1)引导观察,探究:圆周长和什么有关系?直观的同心圆,形象地让学生知道了圆的周长和圆的直径有着密切直接的关系。提问:你是怎么知道圆的周长和直径有关系的?为什么?(让学生用数学语文描述出自己的重大发现:直径越长,圆周长就越长)紧接着教师步步逼近:我们已经知道圆的周长和直径有关系了,下面你还想知道什么呢?进一步思考有什么关系?(2)引导学生观察圆,猜一猜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会有什么关系?有什么办法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