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024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解读《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4年版义教课标”)公布了,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4年版)》(以下简称“2024年版义教课标”)相比,2024年版义教课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本次课标的修订予以说明。一、本次课标修订的主要价值取向和基本路径第一,体现国家意志和国家对未来人才培育的要求,注重“以史育人、以文化人”。根据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关于学校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示精神,以及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要求,落实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的精神,2024年版义教课标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突出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强化“四史”学习内容,弘扬改革开放精神、伟大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反映新时代党和国家人才培育的新要求,确保党和国家的意志、主流价值观在历史课程标准中得以全面贯彻落实;充分发挥历史课程在立德树人方面的独特价值,从学习、认识历史的角度,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坚持揭示历史进展的规律和大势,使学生明理、增信、崇德、力行,指导老师把“以史育人、以文化人”落在实处,以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三有”时代新人。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第二,坚持唯物史观,体现国际水准,突出中国特色。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4年版)》,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以培育“三有”时代新人为总目标,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德育为先,聚焦核心素养,体现基础性、思想性、人文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与此同时,把握基础教育国际课程改革新动态,对国际历史课程的现状和进展趋势进行比较讨论,并以此作为此次修订的重要参照,使2024年版义教课标在中国话语体系下与国际水平接轨,既充分体现国家意志,又符合国际历史课程的进展趋势,并具有前瞻性。第三,总结成就,解决问题,实现继承与进展。2024年版义教课标立足新时代的新变化、新要求,通过总结2024年版义教课标实施十年来的实践经验,针对问题进行修订。2024年版义教课标的实施,继承和进展了21世纪初开始进行的课程改革,促进了学生与老师的共同成长,但实施中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课程培育目标的时代性还有待进一步突出,老师反映三维目标表述笼统、指导性不强,没有体现以核心素养为统领的新教育教学理念;课程内容的精选与优化较为分散,不够系统;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有待改进,特别是缺少跨学科的学习设计;课程评价有待细化落实;等等。解决这些问题,正是本次修订工作的重点。针对以上问题,本次修订工作的基本路径如下:一是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突出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提炼历史课程要培育的学生核心素养,以此为统领,确定课程育人的具体目标,将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对标对表。二是在通史叙事基础上,使学习内容更加结构化、系统化、整体化。三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是强化综合性和实践性,充分考虑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特点,注意将知识学习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相结合。四是探究历史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跨学科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推动历史课程育人方式变革和教学模式创新。二、2024年版义教课标的主要变化与突破(一)提炼了历史课程要培育的学生核心素养在2024年版义教课标中,修订组提炼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作为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作为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价值目标。其中,唯物史观是历史学习的理论指引,是其他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本质的体现,是其他素养得以达成的基础条件;史料实证是历史学习的必备技能,是其他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历史解释是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培育的基本要求,是其他素养得以达成的集中体现;家国情怀体现了历史学习的价值追求,是其他素养得以达成的情感基础和理想目标。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学生应通过历史课程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课程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行和关键能力。历史老师应通过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