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搭配》教学案例及反思设计说明:本节课的内容是简单的组合知识。学生在二年级上学期已接触过简单的排列组合。这节课有所深化,着重让学生学会用图示的方法找出所有组合数,能够有序、全面的思考问题,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搭配衣服的素材,用学生经常接触的生活问题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找出所有组合数,充分展现学生的所有思考方法。整节课借助课件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不同问题并探究解决,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拓展应用的过程,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学生克服困难、感受成功喜悦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充分体会到数学知识存在于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预设: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12页例1。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并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2.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序的、全面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意识。3.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4.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合作意识。教学重点:简单的排列组合的方法。教学难点:有序的思考问题。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衣服裤子图片,抽拉数字卡片,角色扮演姓名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今天,是聪聪的生日,邀请了小刚、小明、小丽和小红4个好朋友一起到他家做客,小刚和小丽已经到了,可是还差2个小伙伴,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去看看吧。(板书课题:有趣的搭配)2.计算机出示:小红的衣橱。(小红:今天我要去参加生日宴会,衣橱里有这么多漂亮的衣服,我该怎么穿呢?)小红为穿什么衣服发愁了,大家能帮帮他吗?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3.教学例1。(1)这么多漂亮的衣服,该怎么穿呢?生1:一件上衣搭配一件下装,或者一件下装搭配一件上衣。师: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小组讨论讨论,拿出每组的学具袋,用学具摆一摆,想想如果一件上衣只能搭配一条裤子或一条裙子,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把你们的搭配结果想个好方法在展示板上展示出来,想想怎样能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开始吧。(2)学生活动(配音乐)(3)学生展示作品,请小组代表展示作品并讲解。刚才有的小组是通过用学具动手摆一摆方法记录的,有的小组是用数字符号来代替它们的方法记录的,还有的小组是把上装和下装分别粘好,用连线的方法记录的,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更好一些?(4)学生在作业纸上动手连一连,连好后互相说一说是怎样连线的。不管是用上装搭配下装,还是用下装搭配上装,只要做到有序搭配就能够不重复、不遗漏的把所有的方法找出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许多这样的问题,我们都可以运用有序的思考方法来解决。4.早餐的搭配。(1)小红穿好了衣服可以出门了,我们再去看看小明又遇到了什么问题。(小明:哇!这么多点心和饮料,我要在饮料和点心中各选一种来吃,应该怎么选择我的早餐呢?)大屏幕出示第115页第1题图。(2)学生独立完成。(3)小组交流,全班交流。(4)课件演示。(5)如果我们想制作一份早餐搭配表,有没有更简便的表示方法呢?(6)生讨论交流。师生小结:你们想到的制表方法可真是太多了,老师欣赏你们的聪明才智。在生活中只有合理的搭配早餐,我们才能获得更多的营养,才会有更加聪明的小脑袋来解决问题。三、课堂实践,巩固新知。1、破解密码门。(1)课件:小明也出门了,4个小伙伴都来到了聪聪家,大家一起过生日,吃完蛋糕,他们一起到数学乐园玩,可进数学乐园之前必须解开密码锁。(2)计算机出示:数字卡片。这张数字卡片,左边表示十位上的数,右边表示个位上的数,看看它们能组成哪些两位数,密码就在其中。(3)同桌合作学习:用数字卡片拉一拉,记录好活动结果。(4)反馈学生操作结果。请两位学生上来,一人拉动卡片,一人说可以组成哪些两位数?还有谁用的方法和他们小组的不同?(一种:先确定十位上的数,另一种:先确定个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