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引发的联想——让幼儿在错误中健康成长韦岗幼儿园丁倩【文章提要】:在人生的旅途上,并不都是铺满鲜花的坦途,反而要常常与不如意的事,与困难与挫折结伴而行。诸如意外、灾难、家庭破裂、事业挫折、饭碗丢失。遇到这类事情,常常会使人情绪低落、心情抑郁,长期处于沮丧、消沉、苦闷、忧伤的状态,感到一切无望,一片黑暗,甚至一蹶不振,从此消沉下去,更谈不到奋力拼搏,拼命挣扎了。其实,暂时的挫折、偶然的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看不到希望,丧失了信心。【关键词】:犯错、成长、自尊心、教育【正文】:或许你看到我的题目心中会有疑问:在错误中孩子怎么会成长?错误不意味着失败吗?又怎么会成长呢?放心,我所说的错误和成长是没有矛盾的,相反我觉得错误和健康成长还是一对好朋友。现代著名特级教师,“错误是最好的教育资源”。让孩子正视错误,分析错误的原因,摒弃原来的错误思维,才能重新改过,提高正确的认识能力。在早期教育中,应当珍视、保存孩子生命早期丰富敏锐的感受能力和感受欲望,不要让孩子的创造心灵受阻碍闭塞。每一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有因为老师的精彩讲解而对某一个知识点永远记忆犹新,也都会因为自己的懵懂做错了题目遭受他人的奚落的尴尬,成功的美丽的光环使孩子身心愉悦,继续学习进取,而错误的奚落行为往往横亘在学生成长之路上。林格说“在孩子犯错的情况下,对其进行适当的惩罚是必要的,但一定要在尊重孩子人格、维护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进行。”孩子的创造力是惊人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有类推的能力,比如孩子今天认识了新的文字:“人”。一开始教孩子认这个字的时候,孩子很快就认识了,但是当我在黑板上写上“入”时,孩子大声的告诉我:“老师我知道这个字念“人”,但是我并没有生气,还跟孩子们解释了“人”与“入”的区别。隔天许多孩子来上课了,我又重新把这两个字写在黑板上,当我指着“人”时,孩子们很清楚地就念了出来,当我指着“入”时,孩子们还是大声的告诉我是“人”。我在想,是不是我讲的不够清晰1呢,还是我的教育方法有问题,孩子在这么简单的两个字上还读错,于是我又教了一遍:“人”就像使我们在立正一样,站的笔直的,“入”就像我们进山洞一样,头要弯下来。孩子听了我的话,就很快分清这两个字。现在我在想,当时我要是责备了他们,而不是耐心的教育他们,他们会不会永远分不清这两个字呢,更胜者,我要是为了他们这么一点点小小的错误而责骂他们,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而他们的自尊心会受到怎样的伤害呢?吃一堑,长一智。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而恰恰是在越来越艰辛、越来越复杂、节奏越来越快的工作、生活中,这一古老的道理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并被冠以“瑕疵文化”的新概念。贺拉斯有句名言,“如果要热切的躲过错误,我们就会陷入更多的荒谬”。是的,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由于孩子的思维能力及认识观方面还没有成熟,往往会导致孩子多方面的学习错误。这时家长应该指导孩子正视错误,分析错误的原因,采取更有效的方法学习正确的知识,让孩子在知识的海洋健康成长。而有些家长会时常因为孩子犯错后不知如何应对而烦恼不已,有的担心自己语言重了,惩罚严厉了,会伤害了孩子的自尊,但是假如不对孩子的错误做出适当回应,则担心这些孩子们会有恃无恐,今后可能会更加肆无忌惮的行事。家长们很是无奈。其实这问题更多地取决于家长们自身的性格特质,也与家长是否了解孩子们真实的内在需求有关。在我看来,对孩子的惩罚力度的把握,家长们应该视孩子犯错后的表现而定看他是否有一足够的自知力,也就是自我察觉的能力如何?看孩子们是否知道自己错误行为背后的严重性,孩子们能否尽早地体现出悔悟之情。从某种意义上,在孩子犯错时的及时引导和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助益。如果孩子从内心中真正表达出忏悔之意,即使这错误的性质较为“严重”,家长们也可以网开一面,给予孩子较轻的处罚,但需要帮助孩子进一步分析该事件可能造成的“严重”的后果,让孩子们从根本上理解,类似的问题或者行为在未来发展中需要坚决回避和杜绝,若重犯势必将会造成更大的伤害,同时自己必将会得到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