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教学设计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所前镇第二小学钟琦钢【教材简析】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微小世界》单元的第3课。本课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利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身边微小的动物,了解人肉眼看不清的物体结构。教科书提供了一张用放大镜观察蚱蜢的图片,提示学生可以以昆虫为例来进行观察讨论。第二部分探究,在学习正确使用显微镜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三种不同方式观察身边的微小物体,并用示意图和文字记录自己的发现,通过对三者的比较来体会观察工具的重要性。第三部分研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并通过沟通,知道观察工具的放大倍数越大,物体的图像越大,视野越小。第四部分拓展,通过资料阅读,让学生明白人类的很多发明都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原型,从而建立起人类的生产生活与大自然之间的关联。【学生分析】六年级学生虽然对身边常见的微小物体有所了解,但大多学生没有亲自观察过这些物体的微小结构,利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进行观察的机会就更少了。他们对物体微小结构的探究充满兴趣,老师要利用好学生的这份求知欲,引导他们自主参加到探究活动中。同时,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所以,老师可以在小组合作的同时,提供更多的独立探究的机会,以进一步培育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同一个微小的物体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大小及视野是不同的。科学探究目标1.能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2.能够利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自主地观察身边的微小物体,并能用示意图和文字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和描述出来。PAGE\*MERGEFORMAT6下载后可任意编辑3.知道人类的很多发明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原型,能说出工程师利用科学原理发明制造的实例。科学态度目标1.对探究微小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2.能够主动与他人沟通、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想法,积极参加小组讨论。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当前微小世界的讨论成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2.体会到科学知识可以应用于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利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自主地观察身边的微小物体,并能用示意图和文字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和描述出来。难点:能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蝴蝶标本、红色卡纸、放大镜、手持式显微镜、光学显微镜观察记录表。老师准备:光学显微镜、教学课件等。【教学过程】一、聚焦问题1.图片导入。(1)出示身边常见的微小物体的图片:沙子、浮萍、苔藓、花蕊、蜜蜂、蚜虫、瓢虫、蟋蟀、蝴蝶。(2)学生欣赏图片后,组内讨论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之处。(板书:微小的物体)(3)揭示课题: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板书补充课题)2.提问:要看清楚这些微小物体,我们可以借助什么工具呢?(板书:肉眼、放大镜、显微镜)3.聚焦问题:这些微小物体在放大镜和显微镜下是怎样的呢?设计意图:以身边各种微小的物体图片导入,引出本课的讨论对象——微小物体。二、探究PAGE\*MERGEFORMAT6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一)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引言: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今日我们继续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分为五个步骤: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板书: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光学显微镜。1.出示光学显微镜及其操作步骤图文,老师边讲解边演示操作。(1)安放:右手握住显微镜的镜臂,左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略偏左,镜座离桌子边缘大约7厘米。(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白亮的视野。(3)上片:将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要使标本正对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4)调焦:眼睛看着物镜,转动调节旋钮(或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用左眼从目镜往下看,同时反方向转动调节旋钮(或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再略微转动调节旋钮(或细准焦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