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翡冷翠山居闲话•他,北大毕业,先赴美,后到英国剑桥留学;在剑桥的校园里,一块石头上刻着他著名的诗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他,翻译了印度大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的诗集,陪同泰戈尔访问中国,并一同去欧洲漫游;•他,与胡适是朋友,胡适评价他:一生追求美、自由与爱;•他,是梁启超的学生;•他,才情横溢的诗人、作家,却英年早逝,35岁时因飞机失事而魂归自然;•他,就是今天我们要走近的徐志摩。徐志摩(1897.1.15~1931.11.19),现代诗人、散文家。汉族,浙江海宁市硖石镇人。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1910年经表叔沈钧儒介绍,考入杭州府中学堂(1913年改称浙江一中,现为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与郁达夫同班。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作品《再别康桥》、《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徐志摩虽然生命短暂,他的一生却曾执拗痴迷地追求“爱、自由、美”——现实中的和梦幻里的。徐志摩出身于一个封建、买办的富裕商人家庭,但受西方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的影响和“五四”精神的濡染,使他成为一名反封建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追求一种“爱、自由、美”的理想。他的这种理想在当时的现实社会里不仅不易开花结果,还常常遭到扼制与摧残。“理想主义”的碰壁,使徐志摩对黑暗的现实环境产生不满与反抗,同时他也把理想寄托在一个幻想的世界里。解题“山居”就是“作客山中”的意思,作者曾经漫游欧洲,在此城的山中呆过一段时间。“翡冷翠”是作者对今意大利名城佛罗伦萨的个性翻译,这个译名充满诗意,给人以美的遐想。自读课文,思考:1、文题“闲话”是什么意思?能不能把文题改为《翡冷翠山游记》?以第一小节为例,体会“闲话”。通篇建立在“冥想”的基石上,他并不想写某一次山游的真实过程或所见之实在景象,他只是在泛化的意义上建立他的冥想王国,当然不少景象是他平日所亲眼目睹的。开篇就虚设:“上山或下山”——行动不确切;“一个晴好的五月的向晚”——时间只是泛设;“比如……假如……”——只是打比方、作假设。原来,一切皆是虚泛,不是实在。但阳光暖和,空气明净,风景秀丽是作者平日所目见身感的。(1)尽情领略秀美的风景(第1节)(2)获得身心的自由(第2至4节)(3)认识自然,获得精神的滋养(第5节)2、纵观全文,说说“客居山中”的妙处主要有哪些?获得身心的自由5、作者向我们“闲话”“山居”的妙处,他最看重哪一点?身的自由,“永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心的自由——“不要约伴”,“只许你独身”;“一个人漫游”身的自由还是一种表层的自由,心的自由才是深层的自由。6、第2小节是身心自由的哪个方面?第3—4小节是哪个方面的自由?(1)任何伟大的深沉的鼓舞的清明的优美的思想的根源都能在这部书里寻得;(2)这部书上的文字是人人懂得的。——自然是平易的、质朴的,从不故作高深,但理解它是要有条件的,只要耳聪目明心慧,全身心地投身其中,以自由的身心接受自然的熏陶和洗礼,就能获得免费的高等教育和最珍贵的精神补养。(3)读自然之书,其乐无穷,其益无穷。15、为什么说“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大自然是不说话的义务的精神导师,大自然最为质朴坦诚,不懂得勾心斗角。人们投身自然,融入其中,静观反思,可以陶冶情操,涤滤心胸,排遣寂寞,忘记穷困,减轻苦恼。不仅如此,我们还可能从自然现象中得到启发,激情励志,反省自我,启迪智慧。唯有“倾听”,我们才能“读懂”或听到大自然这部奇书发出的“绝对值得一听的,是从不曾从人口道过的话”。德国浪漫诗哲海德格尔说:“我们必须下定决心去倾听,倾听使我们超逾所有传统习见的樊篱,进入更为开阔的领域。”陶渊明脱离官场、回归田园慨叹“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自由之乐;朱自清在月下荷塘,暂时摆脱尘世的烦恼,找到了自由的感觉,独处的妙处;徐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