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新教材)2024秋新人教版数学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第1课时《10的再认识》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新人教版数学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第1课时《10的再认识》。本节教学承载着实现本单元教学目标的任务。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核心素养和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本节是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数学第四单元内容,教学教材第74~75页内容。本单元是在1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11~20的认识,包括10的再认识,11~20的认识,简单加、减法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等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符号意识和运算能力,发展初步的模型意识与推理意识。从2022版新课标来看,本节课教学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从主题图中选一种事物数一数,在数主题图中事物的过程中,感受10个一组,数起来既方便又清楚,体会10个一组计数的优越性。通过把10根小棒捆成1捆的活动,了解10个一和1个十之间的关系,初步感受十进制。对应捆小棒的活动,教材设计了拨珠子的活动。对照小棒数数拨珠子,每数1根,就在计数器上拨1颗珠子,从9数到10,9根小棒添1根是10根,捆成1捆表示1个十,在计数器上怎么表示1个十?由此引出“十位”“个位”,用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个位上的10颗珠子,也就是1个十。借助计数器让学生再次感受10个一是1个十,突出计数单位“十”和数位,为后续100以内数的认识奠定基础。由计数器引出10的写法,知道10中的“1”和“0”分别表示什么,理解个位上写0占位的道理,进一步感受0的作用。二、说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1.在实际操作中感悟并理解“10个一是1个十”,初步感知十进制计数法和位值制,提升数感。(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模型意识、推理意识。)2.借助实物、小棒、计数器等直观材料,充分经历数数的过程,感受10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感、符号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推理意识。)3.在比较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计数单位“一”和“十”,并感受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关系。(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模型意识、推理意识。)。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实际操作中感悟并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真正理解数的实际意义,建立数感。教学难点: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并感受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关系。四、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思维处于形象直观阶段,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的知识能力对学生解决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在前面几节课,学生已经认识了6~9各数,他们经历数概念产生过程的现实背景,能够结合生动的画面按照数数——认识数字—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序数一一写数——数的组成的顺序认识数,形成相应的数感。这些为本节课“10的认识”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10是学生第一次认识的两位数,理解10个一是1个十,这对学生来说可能是存在困难的。低年级的孩子需要在操作中积累活动经验,所以考虑结合计数器,让学生在操作中对比与感悟,进而加深理解。五、说教学方法。1.充分挖掘主题图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学中引导学生先自己数一数主题图中事物的数量,让学生感受到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物的数量要用比10更大的数来计数。接下来,通过圈画的方法再数,并验证数的结果是否正确。学生可以“2个2个地数”“5个5个地数”“10个一组地数”等,感受按群计数的好处。2.让学生经历捆小棒的过程,理解10个一是1个十。3.通过在计数器拨珠子的活动,初步感受位值。4.在互动交流中认识10和0~9的不同之处。5.充分利用习题资源,巩固对10的理解。六、说教学过程。我的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几个教学环节。环节一、创设真实情境,经历数数过程1.出示主题图课件出示教科书P73主题图。教师:同学们看这张图,图上画了什么,有哪些事物呢?2.数数秋游时,一些同学在草地上快乐地跳舞,看着这张图,我们都觉得很开心呢。你能在这张图中,选一种事物数一数吗?数的时候,想想可以怎么数。学生独立思考、数数。3.交流预设1.数小旗:可以1面1面地数,也可以2面2面地数,一共13面。预设2.数灯笼:可以1个1个地数,也可以3个3个地数,一共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