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夏商政治形式•1、早期国家起源的历史阶段•(1)时间:5000年前•(2)地点:黄河流域、长江流域•(3)标志:金属器具的使用、贫富分化的•产生、文字的成熟、城的出•现、礼制的初步形成戴冠冕的夏禹•2、夏王朝•根据材料分析,夏朝建立前后社会的变化•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材料二: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1)“天下为公”到“家天下”•(2)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3、商朝的政治特点•(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2)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殷民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二、西周的分封制•1、含义:封邦建国•2、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3、对象:子弟、功臣、先代贵族•4、内容:•权利:世袭统治权•义务: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5、影响:•前期: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扩大了统•治区域•后期:诸侯争霸,王室衰微,周天子权•威削弱•三、西周的宗法制•1、内容:以嫡长子继承制的方式确定了大•宗与小宗的关系,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2、实质: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政治•制度•3、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小宗具有相•对性;“家”与“国”的统一。•嫡子、庶子、嫡长子•嫡子:正妻所生之子•庶子:妾所生的儿子•嫡长子:正妻所生的长子•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仲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纣也,其少矣。纣母之生微子启与仲衍也,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父、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纣故为王。•——《吕氏春秋当务》ㆍ•4、影响:•(1)当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与•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2)后世:在广大范围内对中国社会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思考:宗法制对当代社会的影响消极:重男轻女、任人唯亲积极:认祖归宗、尊宗敬祖探究: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分”是“宗”在政治上的表现;“宗”是“分”的内核和纽带,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四、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材料一:在考古中发现了大量的新石器时代的大规模祭祀活动的遗迹;夏商周的王被称为“天子”;据殷墟出土的大量甲骨文卜辞表明,当时的商朝统治者几乎是每日必卜,每事必卜,许多重要的军国大事都要由神意来决定……商朝天子既是人,又是联接天人意志的神。……据史料记载,“巫”是早期国家中最重要的职官之一。•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材料二、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禹的地位,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家天下”的制度由此开始。……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西周的政治典型特征,是实行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宗法制。整个国家政权就是由“大宗”、“小宗”的宗法关系组织的。组织中的等级是对应统一的,这就形成了亲贵合一,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材料三:早期的国家是从部落制中脱胎出来的……王权不可避免的受到各方面的制约。据史载,“禹会诸侯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殷汤受命,其能存者三千余国”;西周实行分封制,“尚有千八百国”。这些诸侯国在自己的领地内都享有极大的权力,当其羽翼丰满或王室衰微时,它们往往会起来反对王室,……王国维在谈到早期国家权力时说:“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最高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小结•本节课的难点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问题,同学们应该结合实例进行分析,特别是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它们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代表,加强对这两种制度的剖析,有助于更加深刻的理解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