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同步测试卷(十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A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外交方针。这是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当时的国内外环境是()①新中国百废待兴②苏联等东欧国家同中国建交③美国敌视新中国④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决裂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2.在国际外交舞台上,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以超凡的气度、过人的智慧,维护了国家主权,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具体体现在()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②倡导“求同存异”,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③“一国两制”的设想和实施,开创了国际先例④“小球推动大球”的外交艺术,在国际社会传为佳话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1953年,中国驻缅甸第一任大使姚仲明回国述职,周恩来对他说:“我们的对外关系中,有切身利害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华侨问题,一个是边界问题。我们同周边国家都有边界纠葛,解决好这个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为“解决好这个问题”,中国政府()A.倡导召开亚非国家会议B.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C.积极融入社会主义阵营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4.《论语》语言简洁,含义深刻,其中诸多言论至今仍被视为至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为其中广为流传的一句名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史实中最能直接体现该思想主旨的是()A.奉行“一边倒”方针B.支持不结盟运动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发展多边外交关系5.著名的加拿大学者罗纳德·基斯在谈到万隆会议时说:当时“甚至连美国国务院的情报机构也承认,共产主义中国在万隆会议上所留下的良好印象应该归功于周恩来娴熟的外交技巧。在万隆会议上,美国的外交又输掉了具有重大意义的一仗,败在了一个共产主义者的手下”。这表明()A.万隆会议帮助一些亚非国家开始摆脱美国控制B.万隆会议促使许多亚非国家开始正确认识中国C.具有个人魅力的外交家征服了美国D.社会主义运动趋势在世界明显增强6.1955年,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说:“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这表明中国政府()A.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方针B.正式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推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D.愿意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7.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这些成就()A.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B.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C.实现了不结盟外交的政策转变D.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8.197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对其助理基辛格说:“我想请你的助理人员起草一份研究材料,对我们在联合国接纳中国问题上将采取什么方针提出建议……我认为,我们没有足够的票数去阻挡。接纳的时间比我们预料的要来得快。”这说明()A.两极格局已经被打破B.美国已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C.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D.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发生动摇9.如图反映了我国某时期公开发行的宣传画。从中可知()①中苏关系破裂②苏联国家政权性质发生根本变化③“文化大革命”已经发动④中国成为不结盟运动成员国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10.据新华社对1972年1-9月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到1972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88个,和1969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材料表明()A.中国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B.中国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国际舞台C.中国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D.美国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被打破11.右图是美国大众性期刊《时代》周刊1972年某期的一幅封面画,画中文字意为“为了和平去北京”,画中的两个人物分别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及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对此封面所含历史背景信息说明正确的是()A.中美结束对抗符合世界各国愿望B.美国迫于形势变化放弃“冷战”思维C.美国舆论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关注D.主流民意深刻影响了美国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