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铝金属材料第1课时铝与铝合金1.了解铝的还原性。2.了解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3.认识铝及其化合物与其他金属及其化合物的不同。4.了解铝合金的特点及应用。一、铝单质1.铝在自然界中的存在。铝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硅,居第三位,是自然界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2.铝的性质。(1)物理性质:银白色固体,质软,密度小,导电性仅次于金、银和铜。(2)化学性质。①铝与氧气的反应。铝是一种活泼金属,它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常温下,金属铝被空气里的氧气氧化,在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这层薄膜能阻止内部的金属继续与氧气发生反应。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该反应的现象为放出大量的热和耀眼的白光。因此金属铝可用于制造燃烧弹、信号弹、火箭推进剂等。②铝热反应。铝在高温下与三氧化二铁反应的方程式为2Al+Fe2O3=====Al2O3+2Fe。该反应称为铝热反应。铝粉和氧化铁粉末的混合物称为铝热剂,该反应常用于焊接钢轨、冶炼金属等。③铝与酸的反应。与非氧化性酸:如与盐酸、稀硫酸等反应,离子方程式为6H++2Al===3H2↑+2Al3+。与氧化性酸:如与硝酸、浓硫酸等反应,无氢气放出,其中铝遇冷的浓硫酸、浓硝酸会发生钝化,但加热可反应。④铝与强碱溶液反应。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6H2O===2Na[Al(OH)4]+3H2↑,离子方程式2Al+2OH-+6H2O===2[Al(OH)4]-+3H2↑。1.擦去氧化膜的铝箔在灼烧时,熔化但不滴落,其原因是什么?答案:铝表面的氧化膜(熔点2050℃)包在铝的外面,即使打磨过的铝箔,在空气中也很快生成新的氧化膜。二、铝的化合物1.氢氧化铝[Al(OH)3]。(1)物理性质:氢氧化铝是几乎不溶于水的白色胶状物质。(2)化学性质。①两性氢氧化物。[Al(OH)3]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属于两性氢氧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Al(OH)3+3H+===Al3++3H2O,Al(OH)3+OH-===[Al(OH)4]-。②不稳定性——受热分解2Al(OH)3=====Al2O3+3H2O。(3)制备。可以通过铝盐溶液与氨水反应制得,如AlCl3溶液与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4)用途。[Al(OH)3]胶体能够凝聚水中悬浮物,又能吸附色素,可用于水的净化。2.为什么不用硫酸铝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直接制备氢氧化铝?答案:硫酸铝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以生成氢氧化铝,由于氢氧化铝可以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时,生成的氢氧化铝会溶解,故不用硫酸铝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制备氢氧化铝。2.氧化铝。(1)物理性质。氧化铝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2)化学性质。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属于两性氧化物,离子方程式分别为Al2O3+6H+===2Al3++3H2O、Al2O3+2OH-+3H2O===2[Al(OH)4]-。3.有哪些物质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答案:(1)某些金属单质,如Al;(2)两性氧化物,如Al2O3;(3)两性氢氧化物,如Al(OH)3;(4)多元弱酸的酸式盐,如NaHCO3;(5)弱酸的铵盐,如(NH4)2CO3。三、铝合金及其制品1.形成。铝中加入其他元素(如铜、镁、硅、锌、锂等)熔合而形成铝合金。2.性能。密度小、强度高、塑性好、易于成型、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等,且表面已形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而具有一定的抗腐蚀能力。3.应用。铝合金主要用于建筑业、容器和包装业、交通运输以及电子行业。如用铝合金制成的汽车车轮骨架,质轻,强度大且热变形大热变性小;用铝合金制成的硬盘抽取盒既坚固耐用,散热效果好。1.下列变化不可能通过一步反应直接完成的是(B)A.Al(OH)3→Al2O3B.Al2O3→Al(OH)3C.Al→[Al(OH)4]-D.Al3+→Al(OH)3解析:2Al(OH)3=====Al2O3+3H2O;2Al+2OH-+6H2O===2[Al(OH)4]-+3H2↑;Al3++3NH3·H2O===Al(OH)3↓+3NH;Al2O3不能一步转化为Al(OH)3。2.下列物质既能与稀硫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D)①NaHCO3②Al2O3③Al(OH)3④AlA.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全部3.(双选)下列有关铝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D)A.铝粉可与氧化铁粉末在高温条件下发生铝热反应B.常温下浓硫酸能使铝钝化,可在常温下用铝制贮罐贮运浓硫酸C.铝箔经常用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