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桃源澧县岳阳2015级一年一期联合考试试卷历史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诗经·閟宫》(bì古同“闭):乃命鲁公,俾侯于东。赐之山川,土田附庸。可知西周分封制的核心内容是()A.分封土地B.分封爵位C.规定义务D.规定贡赋2、右图反映了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B.“封建亲戚,以藩屏周”C.“礼乐征伐自诸侯出”D.“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3、史载唐朝驸马(公主夫婿)选取注重门第出身,多出自勋贵名臣,而明朝严禁皇室与大臣联姻,故驸马多出自寒门。这种变化反映了()A.中央集权的加强B.专制皇权的强化C.贵族制度的衰落D.科举制度的成熟4、《韩非子·物权》中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要在中央”政治构想的是()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B.设置丞相主持国政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D.厉行文化专制政策5、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行中书省是由中央宰相府分出一个机关驻扎在外面,这因蒙古人征服中国,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行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从此番言论中可以看出行省的主要职能是()A.为了从军事上控制地方B.为了监视和管理地方C.为了地方自治的方便D.为了提高汉族官僚的权力支配之意6、日裔美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政治秩序的起源》一书中指出:“从隋朝开国的581年到12世纪的宋朝晚期,中国最普遍的政治发展之一是家族政府的逆转,中央集权得以复原到前汉的经典官僚机构。”造成当时“家族政府的逆转”的主要原因是:()A.官员选拔制度的变化B.三省六部制的实施C.国家政治统一的实现D.豪门望族势力壮大7、明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到二十八日皇宫收到奏章1160件,共计3291件政务。“庶务丛集…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为解决上述问题,当时皇帝()A.建中朝参与军国要务B.废丞相权分六部C.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D.设立殿阁大学士8、故宫中某机构遗址有这样的文字说明“……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职(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该机构的主要职能是:()A.辅佐皇帝,参与决策B.跪受笔录,上传下达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D.纵论军机,谋划战事9、公元前594年,梭伦高声宣读了“解负令”,梭伦拔出到处都竖着的债权碑。(一)、平民时常来找他,批评这些,问问那些;(二)、而贵族则希望他或恢复以前的制度,或只是略加变更。他既不愿变更法律条文,又不愿居留而受谤,所以旅行埃及,声明十年之内,将不回来。这说明()A.梭伦改革潜伏者失败的危机B.平民仍对贵族专权不满,要求继续变革C.改革铲除了贵族的统治基础D.公民群体内部对社会变革存在分歧10、据记载:雅典全盛时期全国人口40多万,自由民约为9万人,其中男性成年公民约2.2万人,外邦人约4万人,奴隶约33万人,其中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人数是2.2万人男性成年公民。由此产生了争论:(一)、认为雅典政治权利只属于少数人的据此否认雅典存在民主政治。(二)、认为全体公民都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据此确认雅典是最民主的国家。这些争论()A.掩盖了雅典民主的阶级与民族性B.忽视了历史研究的时代性C.有助于还原雅典民主政治的真实历史D.表明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11、古罗马法学家有句名言:“公正的人就是遵守法律的人,法律必须看得见,司法必须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公平”古罗马最早实践上述观点始于()A.《万民法》B.习惯法C.《查士丁尼民法大全》D.《十二铜表法》12、马克思说:“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指原有社会秩序)……”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A.法官是罗马帝国的最高统治者B.法官滥用权力,造成社会秩序混乱C.罗马法官建立了罗马帝国D.罗马法使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