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课(第10套)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近代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的“三大热潮”,它们的共同点有①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②都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③一直受到中国反动政府的严厉限制④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往往对外国资本主义有依赖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2.知名历史学家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他这样说主要是因为A.地区分布不平衡B.民族工业结构搭配不合理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D.军阀割据混战3.荣德生等刊登宣言:“东(三)省沦亡,于今两月,我国民政府迁延无措……且于国际联盟中显示让步……同人等以匹夫有责之义,谨先发起‘国难自救会’之组织”,相约“监督政府之外交进行,对于一切有碍国家利益之行动,共抗争之。”这可以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A.国际联盟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迁就B.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历史命运C.近代实业家具有较强的民族救亡意识D.国民政府对日本侵华采取不抵抗政策4.19世纪末20世纪初决定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国内根本因素是A.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活动B.中国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C.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瓜分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5.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认为,发展实业应当将重点放在纺织和钢铁业,实施的结果是纺织业空前发展,而钢铁业却迟滞不前,其重要原因是A.清政府对外赔款使重工业发展缺乏资金B.地主阶级顽固派阻挠重工业发展C.重工业建设周期长,利润少,民族资本家不愿涉及D.西方列强抢夺路矿权和外资企业的优势地位6.民国初,“听差的、堂役、老妈子、丫头”等一律改称“服务员”;“邮差”改称“邮递员”;“苦力、脚行”改称“搬运工”;“老爷”改称“先生”;“拘票”改称“逮捕证”……上述称谓的改变反映了A.外来名词渗入中国文化B.人人平等的理念在改变社会C.民主共和的理想实现D.国人赶时髦7.(英)呤喇《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1859年)我在街上散步,看见很多中国姑娘的天足上穿着欧式鞋,头上包着鲜艳的曼彻斯特式的头巾。我觉得广州姑娘的欧化癖是引人注目的。”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源是A.太平天国运动的推动B.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C.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D.广州被辟为通商口岸8.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进入了进一步发展。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达万元以上的企业有数十家,其中面粉、纺织、化工业生产水平居全国前列。我国民族工业在这期间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内因是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B.欧洲列强在一战期间暂时放松经济侵略C.各种实业团体广泛建立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9.据1928—1933年的统计,中国城市的离婚案件日益增多,《离婚法论》《中华民国民法·第四编·亲属》等法律书籍销量增长。不少主动提出离婚的女性,都聘请律师,通过诉讼请求增加赡养费。对此解读准确的是A.西方法律开始传人中国B.北洋政府加强法治建设C.受新文化运动影响城乡各地离婚较为普遍D.婚姻观念中法律意识增强10.近代中国航运业在坎坷中发展,造成这种局面的最重要的原因是A.清政府不重视发展B.发展航运业无利可图C.中国科技落后D.列强的联手压价、竞争排挤11.19世纪上半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A.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B.冲击了原有的社会关系C.改变了传统的社会性质D.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12.新式交通的引入和发展,最能符合历史潮流的是A.促进了经济的发展B.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C.加强了世界之间的联系D.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法国学者布罗代尔曾这样说:“社会各阶层的衣、食、住方式绝不是无关紧要的。……整理、重视这些场景是饶有兴味的事”。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英国画家阿罗姆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