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以诗译诗2﹑力求押韵3﹑解释扩展【洛城】:洛阳(今属河南)。【折柳】:即《折杨柳》,古代曲名。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玉笛】:形容笛的精美。【故园】:故乡,家乡。谁家玉笛暗飞声,不知谁家的玉笛吹出悠扬的笛声,散入春风满洛城。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整个洛阳城。此夜曲中闻折柳,就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杨柳》曲调,何人不起故园情。谁不会萌发思念故乡的深情。从诗歌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诗人是如何传递出这份情感的呢?关键词句:何人不起故园情诗人的“故园情”因何而起?小提示:可以从关键词语的理解和诗歌描绘的景色入手。暗:隐约的笛声,给人黯淡之感。散:遍布,思念无处不在。满:夸张,被思念笼罩。曲:哀怨幽咽。《折杨柳》何人:不见“我”,却更见我乡思之切。一、运用了精妙的词语。意象是指诗词中有些艺术形象在被成功地使用过一次后,后来的诗人反复运用,并逐渐约定俗成,使这些形象被固定在一个或几个特定意义上。意象柳以折柳表惜别。“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也带有伤离别的意味在唐代,这种习俗更为风行,其意义也变得更加丰富。亲友远行时折柳相赠,是表达惜别之意;分别之后,人们也会折柳寄远,表示对亲友的殷切怀念。汉代,长安人送客至郊外的灞桥,折岸边的柳枝赠别,成了一种习俗。故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借柳表达诗人对友人的不舍。笛在山水、羁旅诗中,笛有着广泛的表情达意的动能,最常见的是牵引怀乡的情愫。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风渲染1、春风——富有活力与生机,也渲染和谐与温馨“吹面不寒杨柳风”“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2、秋风——肃杀、悲凉、伤感“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黄鹤楼闻笛迁客:流迁或被贬到外地的官员。李白